5月18日,以“目标领域发展史及最新成果研究”为主题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术论文沙龙第四期在北京邮电大学西土城校区学生活动中心109室如期举行。北京飞搜科技算法工程师郭秋衫和姚永强作为主讲人进行讲解。
首先,主要由主讲人郭秋衫从CNN的历史进程中引出物体识别和人脸识别的概念,和目前的baseline,以及一些出名的测试数据集。接下来,详细地讲了物体识别,从一开始的随机森林回归方式,到RCNN -》 FPPNet -》 Fast-RCNN -》Faster RCNN等具体的介绍,介绍完two-stage的方法和性能后,转向one-stage方法,主要的方式有SSD, YOLOv1, v2, v3系列,最后,介绍RetinaNet,Mask-RCNN等更为先进的发展。one-stage算法从网络结构上看只是一个多分类的rpn网络,相当于faster rcnn的第一阶段。其预测结果是从feature map中anchor对应的特征中预测得到的对于two-stage的方式,主要是通过ROI层来适应不同尺度的图片输入,进一步精细化,因此更为准确。但是one-stage的方式由于只需要通过一次卷积获得特征,所以该方法的速度会很快。
接下来,大家简要看完论文后,选出两篇论文,由郭秋衫负责讲Faster-RCNN,由姚永强负责讲SSD。并附带讲解了一些FocalLoss,深度分析了其Loss公式的一些trick和设计的意义。
最后,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组提出自己不理解和想更深入了解的问题,此次沙龙圆满成功。
北京飞搜科技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术论文沙龙已经成功举办了四期,每一期都干货满满,让在场同学能够结合相关论文材料,切实接触了到前沿概念,收获颇丰。同时我们也能看到飞搜科技在人脸识别领域的积累以及传承。期待飞搜科技在接下来的学术论文沙龙中带来更多详实的知识!
北京飞搜科技(http://www.faceall.cn/)成立于2015年,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研发,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中,让城市更加安全,交通更加高效,生产更加智能、购物更加方便。公司力争在2020年底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Queen's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结构化智能体软件工程框架SASE,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该框架将程序员角色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AI团队指挥者,建立双向咨询机制和标准化文档系统,解决AI编程中的质量控制难题,为软件工程向智能化协作时代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苹果在iOS 26公开发布两周后推出首个修复更新iOS 26.0.1,建议所有用户安装。由于重大版本发布通常伴随漏洞,许多用户此前选择安装iOS 18.7。尽管iOS 26经过数月测试,但更大用户基数能发现更多问题。新版本与iPhone 17等新机型同期发布,测试范围此前受限。预计苹果将继续发布后续修复版本。
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了首个超声专用AI视觉语言模型EchoVLM,通过收集15家医院20万病例和147万超声图像,采用专家混合架构,实现了比通用AI模型准确率提升10分以上的突破。该系统能自动生成超声报告、进行诊断分析和回答专业问题,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推动医疗AI向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