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的科技板块布局又走出关键一步。
11月8日晚,海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科技集团)旗下天海投资(A股证券代码600751、B股证券代码900938)发布公告,公司名称拟变更为“海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拟变更为“HNA Technology Co., Ltd.”,经营范围变更为云计算、大数据等计算机及信息服务领域。目前变更事宜已通过董事会审议,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办理工商变更手续。
就此,天海投资从收购英迈国际开始,一步步华丽转身科技领域,名称和营业范围的变更意味着海航的科技战略全面加速。
剥离海运转型科技 天海投资华丽转身
除了名字变更,公告还显示:公司的经营范围也从之前的海上运输完全变更为科技领域,新的经营范围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等。
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掀起一轮转型热潮,从传统实业向纵深产业转型,智能制造、电子计算机、环保产业以及与主业相关的纵深产业受到青睐。
天海投资是海航科技集团旗下唯一A股上市公司, 此次更名无疑证明海航集团对天海投资的重视,在海航集团筹谋已久的这盘科技战略棋局中,天海投资已被确立了独一无二的旗舰地位。
2016年12月7日,天海投资斥资6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IT分销商Ingram Micro Inc.(下称“英迈国际”)100%股权,被人民日报评价为“当年世界范围内最为重大的国际并购之一”。自英迈国际加入海航以来,双方协同效应逐渐显现,已经创造了1+1>2的收益。
在刚刚发布的三季报中,天海投资1-9月份营业收入达2238.95亿元,同比增加近145倍,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36亿元,同比增加6.9倍。
当前,天海投资相关航运业务已完成剥离,四季度财务数据中将无航运业务收入和成本,不但资产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新业务发展也可轻装上阵。
背靠海航实体产业支持 大科技战略版图初现
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据会是未来一切商业模式的核心,海航集团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依托多年累积起来的线上线下优质数据资源,会让数据资源助力海航及行业走进DT时代。
2016年底,海航科技集团成功转型后,依托海航集团丰富的产业场景,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海航科技集团致力于成为一流的高科技产业集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运营、投资和创新,打造共享、分享、生态的“四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平台。
作为海航科技旗下唯一A股上市公司,天海投资的地位不容小觑。
天海投资有关负责人表示,天海投资将依托海航丰富产业场景和数据资源优势,通过ABC(AI、Big Data、Cloud)的运营,以产业、数据和资本为驱动,打造数据化、智能化和产品化的资源共享、价值传递、产业循环的开放平台,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未来业务主要为科技供应链服务、云基础设施和行业云解决方案服务(智慧城市、机场、园区解决方案等)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等。
2017年10月,天海投资与商汤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拟合作项目包括GPU阵列深度学习超算中心建设、AI视觉智能基础能力建设、智慧空港AI项目、智慧租车AI项目等。目前,依托英迈云技术支持,天海投资重点打造的“云集市”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中。
业内人士分析,有着海航集团的强大后盾,随着天海投资收购英迈国际后业务协同效应逐渐发挥,并积极战略布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此次更名标志着海航在科技领域的布局已经全面展开。可以预期,在公司更名和变更经营范围后,随着海航科技战略布局的逐步深入,随着海航集团各产业协同效应日渐凸显,天海投资作为科技板块的排头兵有望创造更佳业绩。
参考天海投资三季度报告数据,天海投资年营业收入或将超过3,000亿人民币,预计位列A股前1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卡内基梅隆大学发布了他们的一项最新研究,他们对20多个开源推理模型进行了后训练,涵盖数学推理、科学问答、代码生成、指令遵循等多个维度,最终发现,数学能力优异的模型,在其他任务上表现平平,甚至还不如未加强数学推理能力的原始模型
Skywork AI推出的第二代多模态推理模型R1V2,通过创新的混合强化学习方法,成功解决了AI"慢思考"策略在视觉推理中的挑战。该模型在保持强大推理能力的同时有效控制视觉幻觉,在多项权威测试中超越同类开源模型,某些指标甚至媲美商业产品,为开源AI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Meta正在建设名为Hyperion的数据中心,预计提供5千兆瓦算力支持其AI实验室。该项目占地面积足以覆盖曼哈顿大部分区域,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东北部,将在数年内扩展至5GW规模。此外,Meta还计划在2026年启用1GW的Prometheus超级集群。这些项目旨在提升Meta在AI竞赛中对抗OpenAI和谷歌的竞争力,但也将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
这项由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完成的研究,首次对OpenAI GPT-4o的图像生成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团队设计了名为GPT-ImgEval的综合测试体系,从文本转图像、图像编辑和知识驱动创作三个维度评估GPT-4o,发现其在所有测试中都显著超越现有方法。研究还通过技术分析推断GPT-4o采用了自回归与扩散相结合的混合架构,并发现其生成图像仍可被现有检测工具有效识别,为AI图像生成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评估基准和技术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