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于2018年11月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顺利举办,各国政要、工商界人士及参展商齐聚上海。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诸光路与2号线徐泾东站作为博览会期间的重要交通节点,承担了参展、参观人员的主要交通出行功能,两站的安防工作成了整个博览会安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上海地铁沿线的视频监控系统此前存在严重的智能痛点。虽已在各车站部署了大量高清摄像头进行安全监控以替代人工巡查,但监控系统无法自动识别和报警,安保人员通过肉眼很难在众多监控点位中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为保障博览会期间的轨道交通安全,同时为进一步实现“最有序、最安全、最干净”的城市治安环境整体定位和“人要纯洁、物要干净、客流平缓”的轨道交通安防愿景,申通地铁在17号线的重要交通节点部署了由华为提供的人脸智能分析解决方案来保障安全。
上海地铁17号线于2017年12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各站部署的摄像头大多为普通高清摄像头,若将这些刚投入使用的摄像头全部替换成人脸摄像头,不仅改造成本高,且部署周期长,无法满足在博览会举办前上线使用的需求。因此,利用现有摄像机抓取高清视频,在后端利用视频处理服务器提取视频中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的技术方案成为共识,不仅能在改造时间上满足工期需求,还能节约改造成本。
然而,博览会期间地铁17号线的大量客流对后台视频处理服务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若采用传统CPU服务器对视频进行后台处理,需大量增加硬件设备以满足系统时延要求,不仅需要机房有足够的剩余空间,还需新增对应的网络、能源等设备,增加大量额外投资。华为在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充分分析客户需求,在本方案中提供Atlas G2500服务器作为视频处理服务器,该服务器单机支持8块GPU卡,其GPU计算能力能够满足128路视频分析的需求,并保持了16卡的拓展能力,满足后续业务扩展需要。
在算法方面,华为与依图联合,在Atlas服务器上部署依图人脸算法软件,软硬件的紧密结合,使算法能够在Atlas上发挥最优的性能,从而实现在极小时延下支持1:N对比功能,有效处理各类非标准证件照的人脸对比,以满足公安实战需求,迅速定位人员身份。其n:N交叉检索功能,将轨交重点关注人员库与在逃库进行比对,发现轨交重点人员库中藏匿的在逃人员,从而实现布控报警等综合数据服务。
本次一体化的交付方式,节省了大量软硬件联调测试时间,快速完成业务上线部署,为两站安防工作在博览会前的顺利上线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申通地铁与华为、依图通力合作构建的人像识别系统仅在博览会期间就发现布控人员49名,充分发挥了其布控作用。在未来,申通地铁将对此工程继续拓展,促进对轨道交通警务模式更加精细化管理,从而真正实现“向科技要警力”,加速从“汗水警务”到“智慧警务”的演变进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