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定是云计算技术不平凡的一年。仅仅在几年前,云计算还只是几家大厂商倡导的概念;而在今天,无论规模大小,用户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早已将视线聚焦在如何通过云计算为企业带来更多核心竞争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应用交付领导厂商F5公司年初发布的《2017年应用交付状态报告》显示,80% 的亚太区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将更多应用迁移至跨云架构,而 20% 的受访者则表示他们今年会将超过一半的应用放到公共云和/或私有云中。跨云架构能够为企业带来单一架构无法实现的可扩展性与灵捷性,但如果无法有效处理跨云架构应用管理与安全,其投资价值势必受到CIO、CTO们质疑。对于这些挑战,F5公司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振伦先生首先指出,随着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类型激增,以及物联网、共享经济等对企业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大,应用“跨云蔓延”几乎是企业不可避免的巨大挑战 。假设一家企业将一部分业务和应用放在AWS的公有云端、一部分放在另一家国内云服务提供商的架构之上,还有一些运行在本地数据中心的业务……这样的IT架构要让管理员保证每个应用始终安全、快速、并且智能将是IT部门面临的巨大挑战。
几年前,F5就曾以其领先的应用交付技术为基础,推出了应用管理的“全代理”架构。通过这一架构,用户可以在F5的平台上智能的监控、管理整个数据中心内的应用资源。而今年F5针对跨云架构发布的应用连接服务(Application Connector),则是把应用交付从“全代理”推向了“云代理”的高度。张振伦先生认为,在数据中心时代,F5的“全代理”架构把所有异构的应用资源池化,并通过F5的平台统一交由用户进行管理与调配;而在跨云时代,把企业所有云资源以池化的形态呈现,才是保持应用体验一致性的最佳方案。F5的应用连接服务能够智能识别托管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并在各个云端边缘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的应用服务,从而使用户的核心应用更加顺畅的在本地数据中心、其他托管主机以及云中顺畅交付。此外,用户可以通过F5应用连接服务按需部署安全策略,从而在L4-L7层规避如DDoS这样的应用攻击。张振伦先生强调,跨云架构的终极目的是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服务,只有真正做到可视、智能的应用管理,CIO们才有信心将更多不同的应用放置在最适合的云端平台上。
为了使云中应用更快速、更智能、更安全地落地,F5也在致力于与各合作伙伴展开密切合作,从而帮助用户更顺畅的部署跨云应用交付架构。在今年5月刚刚过去的2017年F5Agility高峰论坛上,来自AWS的专家就在现场分享了公有云端应用管理价值与愿景。而在刚刚召开的2017 AWS Summit上,F5也从DevOps的角度为现场来宾带来云端原生应用开发、部署,云端应用运维管理的最新理念。
张振伦先生最后强调:跨云架构已经大势所趋,F5已经为用户在各个应用环节上准备了周全的解决方案。F5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应用交付技术帮助用户轻松应对跨云架构带来的技术挑战,最终使用户真正在跨云环境中获取最大的效益。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Scale Computing 正在将其 SC//Platform 与 Veeam Data Platform 深度整合,扩展 Veeam 不仅限于数据备份恢复,还提供数据管理和网络韧性能力。此次合作结合了 Scale Computing 无缝自动化的 IT 基础设施与 Veeam 业界领先的数据保护平台,通过 SCRIBE 快照技术,实现近乎即时、全方位虚拟机备份及跨环境迁移,预计 2025 年 Q4 上线,现场演示将在 VeeamON 2025 展会呈现。
本文回顾了 Pure Storage 如何利用其元数据引擎、拆分架构及并行处理优势研发 FlashBlade//EXA 系统,实现性能线性扩展,满足高 GPU 训练需求。
切换大型语言模型不仅仅是更换API键。分词方式、上下文长度、指令、格式偏好和输出结构的差异都可能引发意外问题,需精心调试和评估以确保顺利迁移。
本文讨论了企业推进 AI 项目中存在的八大问题,包括用户采纳不足、指令模糊、后续维护缺失、AI 替代人力、AI 洗白、伦理忽视、安全防护不足及缺乏明确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