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周,西雅图的爱情故事频频在中国和外资IT企业身上上演,但相爱也许只是第一步。可以看到,这两年,随着行业形势以及中国市场的环境变化,外资IT企业如IBM、微软、思科等都遭遇到了各种问题。
以思科为例,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受益于中国对网络市场的大量投资,思科在中国的业务还保持着高速增长,但2013年后,遭遇斯诺登事件影响的思科,业绩开始发生下滑,并持续下滑至今。
一个不太乐观的数据来自于IDC,今年上半年思科在中国网络设备销售额仅为2013年上半年的81.3%,市场份额从28.5%下降到了19.4%。与此同时,中国整体网络市场增长了19.5%,华为、锐捷、中兴等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从27.2%提升到了46.3%。
就连思科现任CEO罗卓克也看不下去了,除了宣布百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他在个人博客上还写道:中国在思科的业务中约占3%的份额。鉴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庞大市场,相信这一数字在未来有着显著的增长潜力。
对于一个全球网络市场的霸主,中国市场的3%,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于是乎,我们在最近的一年看到了外资与内资的各种联姻以及投资风潮。
比如说EMC与联想、神舟数码的贴牌模式。这种模式的应用使得EMC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与神州数码成立合资公司,使其进入了一些敏感行业市场。又如IBM与多家中国公司签订的IP技术转移模式。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顺应中国政府“保障信息安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高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同时有助于IBM在中国打造一个开放的Power生态圈,占领服务器市场,可谓是双赢。
除了上述两种模式外,还有英特尔的战略投资模式、惠普的股权转让模式以及戴尔的结盟模式。但合作意向签署了,后面如何真正落地也许才是这些跨国企业面临的真正难题。
比如说价格如何制定,是否会影响现有渠道,解决方案能否深度融合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将考验合作双方的诚意和智慧。
一位在思科合资公司中任职的负责人对笔者表示,虽然外企拥有较为领先和复杂的技术,但在落地的时候,本土合作伙伴需要的是更为本地化的定制服务。同时还需要应对本土合作伙伴的竞争。
“比如说一个电话会议外企规定的规格是20人参会,但是在中国推广这项业务的时候,怎么能规定对方的参会人数呢?”
不过随着双方合作的加深、磨合下,合资公司也会进一步加强本土化的探索。可以预见的是,联姻下的合资公司将会在未来一年内与本土公司展开激烈竞争,从而进一步拉低产品价格,不过从这一角度看,用户也会从中受益。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