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网络频道 11月22日 综合消息:
在做过多年的产品测试,见识过多种不同厂商的产品后作者发现,对于产品实际上可以从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四个维度进行评测。并且尝试着对bat和青云的云计算产品、应用性能分别进行了测试。在产品维度,我们可以通过厂商公开的产品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在技术维度,我们可以通过对功能性处理的应用性能进行分析;但是在质量维度,我们应当如何去进行评估?
以前想的很简单,看厂商的测试仪表,有什么规模的测试能力,就可以出什么样的产品。比如可验证数据中心的容量,处理云级应用的IXIA CloudStorm测试平台,或者可以对公有云、本地部署与混合网络的前瞻性风险评估的BreakingPoint Cloud等等。
CloudStorm测试平台
但测试仪表只是厂商产品质量检验的一个方面,用它来评估产品质量只能是以偏概全了。前段时间阿里成立达摩院,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某厂商研发部做评测,看到墙上大字写的“板凳要做坐十年冷”的标语,到是令作者对质量评估产生了新的启示——技术指标只是对产品外在的质量的表面了解,内在质量才是企业产品品质的根本。
企业的内在质量应当如何体现,像蝙蝠侠一样有钱吗?如果金钱可以衡量一切,那些大企业,应当永远屹立不倒才对,可现实中并非如此。
根据作者这十多年来的产品评测经历,现在整理了一个企业内在质量评估方向,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企业标准、内部规范、工作流程是产品质量的基础保障。
标准不明确,产品质量无法精确撑控;
规范不严格,生产过程就可能存在疏漏;
流程不清晰,工作流程应可能出现混乱。
由此可知,企业内部标准、规范、流程是否完善,是企业内在质量的基础。
企业研发实力,最通俗的评估办法就是有多少的资金投入。当然细致一些来讲,还应该看一下研发团队的规模、研发工作环境、研发内部测试能力。
研发能力只是对企业底层研发实力进行评估,再上层还要看公司技术骨干的实力(产品好与坏,全靠老大带),此外还有企业的技术理念、技术成果等等综合的去进行分析。
研发能力再强、技术成果再多,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产品依旧会被淘汰。看看现在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等,有太多的实例,也没必要再一一列举了。
当一个企业有了优质内部质量后,是否可以会成为一个百年企业,还需要时间去进行断定。但一个具备优质内部质量的企业的外在产品质量必定也会是优质的。当然没问绝对完美的产品,产品也永远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去进行完善的。但这就是另一项对产品的评估——“服务”的评估范围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后来广为人知的“云上奥运”这一说法,正是从这一刻起走上历史舞台。云计算这一概念,也随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乘云科技CEO郝凯对此深有感受,因为在2017年春节过后不久,他的公司开始成为阿里云的合作伙伴,加入了滚滚而来的云计算大潮中。同一年,郝凯带领团队也第一次参加了阿里云的“双11”活动,实现了800万元的销售业绩。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变革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作为智能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数据中心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