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第十四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全球众多分析师、行业媒体和意见领袖与会。继3月宣布成立Cloud BU,本次大会上,华为发布了首个面向Cloud Native应用开发者的公有云服务套件ServiceStage,集成了开发流水线框架、应用与资源调度框架,微服务运行与治理框架等能力,预计本月正式上线。同时,通过与行业客户的联合创新,华为年内还将陆续推出10大场景化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包括HPC Cloud、SAP Cloud和IoT Cloud等,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高效的选择。基于可信、开放的华为公有云和全球化的线下服务能力,华为致力于帮助客户创造商业价值,成为企业云化道路上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华为Cloud BU总裁兼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发表演讲
大会上,华为Cloud BU总裁兼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发表了主题为“华为公有云加速数字转型,实现商业敏捷”的演讲,他表示:“数字化转型时代,云技术成为客户业务新增长的引擎。华为持之以恒地投入研发创新,华为公有云能为全球客户提供开放、可信的云服务;同时,我们拥有20多年服务企业的经验和全球化的线下服务能力,是全球众多TOP客户的优选合作伙伴。华为将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优质云服务,构建良好生态圈。”
面向未来,数字化企业需要以云的方式面向客户,华为也将持续以云的形式服务其企业客户。华为持续投入云计算及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近10年,可以为客户提供可靠的软硬件保障。同时,华为可提供基于OpenStack的开放云架构,实现云之间的互联互通,打造全球化的一张云网络。在运营云的经验方面,华为内部IT已在云上,开发在云上,服务客户在云上。华为拥有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本地支撑团队,合作伙伴群体超过12000家,其全球化的线下服务能力可帮助企业快速将业务平滑迁移至云上。
2017年3月,华为宣布成立Cloud BU,增加投入2000人,并发布了全栈10大类共54个云服务。迄今为止,华为公有云已经服务于中国、欧洲、北美、拉美、南太等全球多个区域的众多企业,包括CERN、大众、飞利浦等全球TOP客户。华为还先后与德国电信、中国电信和西班牙电信等运营商合作提供贴近客户需求的公有云服务。
Cloud 2.0 时代,云服务将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企业的关注点从技术、成本、效率转移到业务和商业问题的解决,云服务将成为基本商业模式。业务驱动下的数字化重构,呼唤云管端协同的新ICT架构,需要能够聚合生态的平台。华为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为政府、金融、制造、公共安全和运营商等行业的客户提供开放、可信的云服务和全球化线下服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改变网络安全防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这种实时学习演进的虚拟副本让安全团队能够在威胁发生前预见攻击。组织可以在数字孪生环境中预演明日的攻击,将防御从事后反应转变为事前排演。通过动态更新的IT生态系统副本,团队可在真实条件下压力测试防御体系,模拟零日漏洞攻击并制定应对策略,从根本上重塑网络安全实践方式。
北京交通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出首个多图像视觉定位AI模型Migician,能像人类一样在多张图片中精确定位目标物体。该模型平均准确率达63.82%,比同类AI高出25个百分点,在自动驾驶、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研究团队构建了63万样本数据库和全面测试平台,并将所有资源开源,为多模态AI发展开辟新方向。
Linux内核开发面临动荡时期,Rust语言引入引发摩擦,多名核心开发者相继离职。文章介绍了三个有趣的替代方案:Managarm是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支持运行Linux软件;Asterinas采用Rust语言开发,使用新型framekernel架构实现内核隔离;Xous同样基于Rust和微内核设计,已有实际硬件产品Precursor发布。这些项目证明了除Linux之外,还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操作系统研发工作正在进行。
田纳西理工大学研究团队通过结合强化学习和变形金刚架构,成功开发出具备"元学习"能力的AI系统。该系统能在未见过的环境中快速适应并持续改进,展现了900%的性能提升。研究证实AI可进行技能组合、适应环境变化,且对训练数据质量具有显著鲁棒性,为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指明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