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网络频道 11月03日 综合消息: 在亚太创新日上,华为公布了与全球学术界合作的创新研究计划最新累计数据:华为创新研究计划已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300多所高校,在全球范围内资助超过1200个创新研究项目,其中亚太区覆盖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2位诺贝尔获得者,100多位IEEE和ACM院士,以及全球数千名专家学者参与该计划,与华为共同实现协同创新,构建开放的产学研生态,实现创新到价值的转换,促进产业发展。
华为创新研究计划(Huawei Innovation Research Program,简称HIRP),是华为公司一项长期的开放合作模式和联合创新机制。每年定期向全球公开发布研究资助方向,持续不断将ICT领域前沿技术需求、难题和想法传递给学术界。学术界伙伴根据其研究方向、擅长领域选择研究课题,华为给予资助和支持。双方共同努力,一同推动技术创新,构建开放的产学研生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发展。该计划已在无线通信、光通信、云计算、媒体技术、工程技术、网络与安全、软硬件等多个技术领域提出了诸多创新,有些已应用到产品中。
“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华为重要的开放合作的伙伴,是华为基础技术的来源和平台创新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开放式的创新,成为华为重要的战略性选择。”在亚太创新日活动上,华为澳大利亚董事会主席John Lord表示:“华为与学术界的合作是一种伙伴式的发挥各自优势的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在合作过程中,知识进行了有益的双向流动。华为获得了学术界的基础技术,专家学者也得到了工业界的大量隐性知识。根据创新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发现,工业界合作对于学术研究,也有正面意义。”
澳大利亚董事会主席John Lord在亚太创新日上发表演讲
华为与全球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共同面对工业界与学术界技术难题。在华为创新研究计划中,华为投入了包含公司Fellow级专家在内的大量高端研究资源,提供产业洞察,明确真实环境约束条件,对技术方案进行全面而深入讨论,提供实现与验证环境,实施项目管理,帮助技术创新转换为价值。
华为创新研究计划,前身是华为于1999年设立的“华为高校基金”。华为于2010年为丰富“一切以创造价值为基础”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扩大价值创新内涵,进行了更名,至今已经运作17年时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