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网络频道 11月03日 综合消息: 在亚太创新日上,华为公布了与全球学术界合作的创新研究计划最新累计数据:华为创新研究计划已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300多所高校,在全球范围内资助超过1200个创新研究项目,其中亚太区覆盖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2位诺贝尔获得者,100多位IEEE和ACM院士,以及全球数千名专家学者参与该计划,与华为共同实现协同创新,构建开放的产学研生态,实现创新到价值的转换,促进产业发展。
华为创新研究计划(Huawei Innovation Research Program,简称HIRP),是华为公司一项长期的开放合作模式和联合创新机制。每年定期向全球公开发布研究资助方向,持续不断将ICT领域前沿技术需求、难题和想法传递给学术界。学术界伙伴根据其研究方向、擅长领域选择研究课题,华为给予资助和支持。双方共同努力,一同推动技术创新,构建开放的产学研生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发展。该计划已在无线通信、光通信、云计算、媒体技术、工程技术、网络与安全、软硬件等多个技术领域提出了诸多创新,有些已应用到产品中。
“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华为重要的开放合作的伙伴,是华为基础技术的来源和平台创新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开放式的创新,成为华为重要的战略性选择。”在亚太创新日活动上,华为澳大利亚董事会主席John Lord表示:“华为与学术界的合作是一种伙伴式的发挥各自优势的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在合作过程中,知识进行了有益的双向流动。华为获得了学术界的基础技术,专家学者也得到了工业界的大量隐性知识。根据创新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发现,工业界合作对于学术研究,也有正面意义。”
澳大利亚董事会主席John Lord在亚太创新日上发表演讲
华为与全球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共同面对工业界与学术界技术难题。在华为创新研究计划中,华为投入了包含公司Fellow级专家在内的大量高端研究资源,提供产业洞察,明确真实环境约束条件,对技术方案进行全面而深入讨论,提供实现与验证环境,实施项目管理,帮助技术创新转换为价值。
华为创新研究计划,前身是华为于1999年设立的“华为高校基金”。华为于2010年为丰富“一切以创造价值为基础”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扩大价值创新内涵,进行了更名,至今已经运作17年时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发布了面向成本敏感用户的Claude Haiku 4.5大语言模型,定价为每百万输入令牌1美元,输出令牌5美元,比旗舰版Sonnet 4.5便宜三倍。该模型采用混合推理架构,可根据需求调整计算资源,支持多模态输入最多20万令牌。在八项基准测试中,性能仅比Sonnet 4.5低不到10%,但在编程和数学任务上超越了前代Sonnet 4。模型响应速度比Sonnet 4快两倍以上,适用于客服聊天机器人等低延迟应用场景。
上海AI实验室联合多家顶尖机构开发出全球首个科学推理大模型SciReasoner,该模型在2060亿科学数据上训练,支持103个科学任务,能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逻辑推理并展示思考过程。它实现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多领域知识整合,在分子设计、性质预测、文献分析等方面表现出色,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AI助手工具。
英国初创公司Nscale将为微软建设四个AI数据中心,总计部署约20万个GPU,合同价值高达240亿美元。首个数据中心将于明年在葡萄牙开建,配备1.26万个GPU。德州数据中心规模最大,将部署10.4万个GPU,容量从240兆瓦扩展至1.2吉瓦。所有设施将采用英伟达最新Blackwell Ultra显卡。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SHINE方法,这是一种无需额外训练就能实现高质量图像合成的新技术。该方法通过巧妙引导现有AI模型的潜能,能够在复杂光影条件下完美合成图像,包括准确的阴影生成和水面倒影效果。研究团队还创建了ComplexCompo基准测试集,验证了SHINE在各种挑战性场景中的卓越性能,为图像编辑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