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晚,随着主火炬塔“雪韵丁香”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夜空缓缓熄灭,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中国队创下亚冬会历史最好表现,拿下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而与此同时,另一场无声的“战斗”也完美画上了句点。
去过现场的观众大多有个感受,就是这次场馆内的网络体验异常流畅。有人边看比赛边直播4K超清画面,有人用手机秒传采访视频,有人刷着短视频、发朋友圈。这一切的背后,是双万兆(5G-A、F5G-A)技术首次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大规模应用。
中国联通作为本届亚冬会官方通信及云服务合作伙伴,全程负责了所有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以及设施的通信建设和服务保障。
26GHz毫米波、3CC三载波聚合、智能超表面、室内定位技术、5G-A RedCap摄像头......这些技术名词,最终化作赛场上直播的清晰画面、瞬间共享的赛事数据,以及场外的实时欢呼。
当竞技体育遇上通信革命,“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正焕发出新的深意。
“万兆网速”到底有多快?
走向冰球馆的路上,通道旁停驻的应急通信保障车如同一位默默的守护者。
哈尔滨冰球馆,这座承办过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的场馆,也成为中国联通为本次赛事专门打造的“双万兆”(5G-A、F5G-A)竞赛场馆。
中国联通黑龙江省分公司亚冬会哈尔滨冰球馆技术经理杨葆睿透露,在冰球场馆内,中国联通部署的基于26GHz毫米波和3CC三载波聚合的5G-A万兆网络,采用高低频协同组网模式,完全能满足8K超高清转播以及多路并发数据传输的高要求。
在这里,5G-A网络及F5G-A网络相较于普通5G网络,能带来5-10倍的能力提升。实测中,下载一份10G的文件包仅需10秒钟。
中国联通黑龙江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传宝解释道:相比5G,5G-A在技术上具有更广链接,更高速率、更大带宽、更短时延,在高精度定位、稳定性等不同方面有重大的进步。
“如果在手机上下载一部90分钟时长的4K电影,在万兆下载速率下,可能只需要不到半分钟。”对于超低时延,他形象地比喻说,小时候玩蜡烛,手指到大脑的距离大约是一米,手被烫到要半秒才觉得疼。而我们5G网络的时延是一毫秒——比痛感神经传输的速度快500倍。
在亚布力雪上项目赛区,5G-A网络的无线传输能力为赛事转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真正实现了无固网备份的无线转播。而F5G-A万兆网络则像是一套精密高效的指挥中枢神经系统,使得赛事筹备、信息传输和沟通更加高效便捷,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沟通成本。
而在这些智慧观赛、智慧办赛的场景的背后,除了前沿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无数幕后人员的默默付出。
2200人,全天候守护
走进哈尔滨亚冬会运行指挥中心时,指挥官正与场馆通信保障人员进行视频会议,了解网络运行情况。四周的屏幕上显示着各种数据信息,屋内一排排电脑屏幕前,几十名工作人员专注地监控着每一项数据和系统状态。
从2024年10月30日起,这些指挥中心的技术人员就开始24小时不间断轮值。正是他们的坚守,为亚冬会顺利进行提供了全天候的服务保障。
运行指挥中心不仅可以直观地监控亚冬云的系统资源、业务承载与技术支撑等情况,还能对亚冬云资源管理、业务开通、故障处理进行精准指挥调度。
低时延的智慧互联在指挥中心之间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桥梁,使得各个部门、岗位能够实时协同作战,无论是场馆设施调度、赛事应急处理,还是与外界媒体的沟通协作,都能在F5G-A网络的加持下顺畅进行。
事实上,为了在亚冬会期间提供全方位的保障,黑龙江联通组建了一支2200人的保障队伍,其中1700人驻守现场,确保赛事期间的通信网络稳定运行。
亚冬会徐徐落幕,5G-A扬帆启航
2024年,被称为是5G-A的商用元年。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球范围已有超过60家运营商与产业伙伴宣布了5G-A商用计划。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预计,2024年至2030年,全球将有75%的5G基站升级至支持5G-A,推动全球通信基础设施向更高层次跃进。
中国联通也在亚运会期间发布了“5G-A行动计划”,宣布2025年计划在39个重点城市主城区及其他300余城市重点场景启动5G-A业务。中国联通的“5G-A行动计划”聚焦网络、技术、服务三部分内容。
首先是网络向新,打造“四极”网络。中国联通通过共建共享,使5G网络覆盖全国乡镇及以上区域,未来将增强高速宽带、泛在物联、确定可靠性,布局通感一体、天地一体、通智一体新能力,助力低空经济、工业制造等领域发展,并推动6G技术攻关,构建“极速、极联、极智、极安”的网络。
其次是技术向新,深化“四融”能力。即推动通信与业务需求深度融合,聚焦确定性网络技术,提升5G-A网络的超低时延与高可靠传输能力;推动通信与感知能力深度融合,聚焦通感一体技术,深挖通信信号与感知数据间的关联,提升网络对物理世界的感知精度和范围;推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出元景基础大模型,打造贴近客户、深入实际的元景行业大模型;推动通信与泛在终端深度融合,使更多终端、芯片支持5G-A。
最后是服务向新,赋能“数字新型消费、行业智能应用”两大领域。会上,中国联通正式发布了联通云手机,发挥5G-A高速网络和联通云算力优势,整合联通元景和主流 AI大模型能力,联合头部生态合作伙伴打造移动AI时代的云端私人订“智”手机,助力用户5G-A和AI终端全面升级。
随着5G-A的普及,通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加速推动产业变革。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曹明认为,“移动AI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融合5G-A技术的持续演进将革新传统移动商业发展。在传统的CT(通信技术)业务需求之上,会衍生更多AI相关的业务。
发布会上,中国首位冬奥冠军、亚冬会开幕式火炬手杨扬被任命为中国联通首位5G-A体验官。她感慨道,科技与体育是密不可分的。回忆起自己2002年首次夺金时,比赛没有现场直播,家人通过前方记者的电话得知她的胜利,而今天,全球观众即使不在现场,也能实时与运动员同频共享,这正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体验。
这或许解释了科技创新的终极意义:当万兆网络消弭了时空的颗粒感,人类得以共享同一种心跳。5G-A激起的不仅是技术涟漪,更是无数个体相连的情感共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混合智能来超越传统的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议程。作者指出,当前的DEI计划可能加剧分歧,而混合智能则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强调人类共同的基本维度。文章提出了一个2x4模型,包括4个个人维度和4个集体维度,以此来理解人类经验的普遍性。通过将人工智能与这种自然智能模型相结合,组织可以创造更包容、更有效的工作环境。}
这篇文章介绍了AI芯片初创公司EnCharge的创新技术,该公司声称其模拟人工智能加速器在功耗上仅需传统桌面GPU的一小部分,却能提供相当的计算性能。EnCharge的推理芯片在8位精度下能以1瓦特的功耗提供150 TOPS的AI计算能力。该技术经过多年的研发,旨在通过在内存中进行计算来提高效率,并支持多种AI工作负载。
微软发布了 Majorana 1 量子芯片,这是一个重大突破。该芯片采用拓扑量子比特技术,具有更低的错误率,有望解决量子计算的可扩展性问题。这项技术是微软近 20 年研究的成果,标志着量子硬件取得重要进展,为构建大规模量子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xAI公司推出的Grok 3模型在各项关键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匹敌或超越了目前最先进的AI模型。尽管训练尚未完成,Grok 3已展现出强大实力。本文探讨了Grok 3可能对AI行业产生的影响,包括加速模型发布周期、验证大规模计算投资的价值,以及推动开源文化的发展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