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网络频道 08月03日 综合消息:由天地互连、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办的“2017全球SDNFV技术大会” (2017.chinasdn.org)于 2017年8月2-3日,在北京国宾酒店火热开幕。在3日下午的大会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3主席赵慧玲做了“网络云化及NFV行业标准化进展”的主题演讲。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3主席赵慧玲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
赵慧玲:大家下午好。特别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网络云化和行业标准化这方面的进展。实际上我的图表是MEF,因为MEF主席有片子专门介绍SEF新的进展,委托我发言完了代表MEF跟大家通报一下MEF最新的进展。所以我发言有两个环节。
我想说的,因为说网络云化,这个是我们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网络云化的趋势我觉得大家从今天上午三个运营商的胶片都能看出来,中国移动提出TIC,中国电信发言也充分说明了云化的实践和部署,包括中国联通它的实践也说明,就是说整个的网络云化的趋势在业界得到了认可,而且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实际上设备层面的设备形态的云化,网络的云化,网络的云化大家都知道不仅仅从核心网,一直是全网,现在大火的边缘计算都是这个。业务层面的云化已经越来越云化,所以这个趋势是非常清楚的。从云网协同我想说,SDN在里头起到了重要的驱动力。大家知道云网协同用了很多用SDN,特别是这两年大家知道的SD-WAN技术,用云网协同发展,特别是混合云,都成了运营商的需求,而且能解决自动化、虚拟化网络快速部署的能力。
从Gardner曲线可以看出来预测,到2020年90%的组织都会用混合云。市场预测到2020年大概有920亿美金的市场规模。而且云网协同的创新,包括主流大的运营商,AT&T等等的,实际上这样运营商在这块也做了很多工作,用云网协同的技术也作为运营商差异化竞争的阶段。实际上云网有很多技术接入能力,云端的高速互联,叫ECR,这个图可能更清楚一下,这个是中国电信的例子。上面是天翼云,就是提供云的服务,中间是网,然后底下根据不同场景和应用的接入能力,都是云网协同的能力。说到网的云化真正的从中国运营商这边起步做,其实最早做的是VMMS,现在大家关注VBASE等等这样一些。这是我们整个产业链上面,上面是O编排,然后是各个网源的虚拟化,底下是云这样的资源池,这个云的基础设施。
实际上,这种云化软件化以后我们也特别担心,原来大家都知道都是垂直的烟囱,将来这种虚拟化,软件化以后会不会开始建立很多软烟囱?所以我们希望标准非常的重要,从开始企业标准,然后行业标准,一会儿给大家介绍整个行业标准的进展。这种虚拟化解耦以后,它的标准化的接口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现在运营商在做Base,EPC,物联网的应用。现在实际上VMS在几次大会说的比较多,现在更关心城域网,特别是固网运营商关注城域EBase。我们实际关注的就是两种:一体化X86是一种,我们用专用的软件做转发的性能,还是有一些这样的解决方案。所以这就是X86从运营商实践来讲,在有些省包括厂家一起来做的EbaseX86体系的架构,也是符合现在SDNFV标准架构。这是城域网的一个架构示意,上面是协同编排,网络功能层,底下是基础设施层。整个从一个城域网的目标虚拟化架构的示意,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整个的网络虚拟化,也就是在边缘网络云化的这样的一个情况。
在NFV这块我们关注的是从运营商角度来讲,就是O,就是编排。上午几个运营商都说到了,因为这块相当的复杂,它涉及到整个业务端到端的开通的能力,和现有OSS,PSS之间的关系。再有就是它的三层解耦,解耦实际上也涉及到很多标准化的工作。再有就是统一的,就是我们如何打造统一的面向电信的资源池,这个跟原来的IT云不一样,所以对电信云的统一管理,以及将来怎么能有效的做成一张这样的云资源,这个难度还是挺大的。现在实际上各个省都在做一些试验和测试,包括高带宽,高性能,低时延,怎么和定制服务器相结合,怎么提供它的安全可靠性等等一系列这种工作都在陆续的进行。CORD,昨天我也参加了CORD的论坛,大家讨论的还是非常热烈,实际上这块还是很重要。像现在机房老旧的,特别是传统的基于电路的交换机开始陆续退网了,这个机房会面临着一个新的如何去改造,如何去优化。传统的网,像云化的网络怎么去做。因为可能各个运营商有不同的实践,但是做这个过程中十分重要,云化网络怎么来建立,从中国的电信角度提出了一个长远的规划。
说到云的话一定会说一下5G,今天上午中国移动段所也说到这儿了,就是对于未来5G的网络是云化整体的发展,而且将来是分布式的。将来不是全部集中的,将来分布会分布到边缘计算。所以现在把云的整体的能力分布式的,这样的切合场景的,特别是适用低时延的这样的一些应用场景。这也是为什么MEC现在大家讨论的特别多,也是真正进行云从BR一直延展到核心网,再到另外一端,这样端到端整体的云化。所以我说网络云化特别把这一点也都提升一下。
说到网络云化的话,就会涉及到,实际上NFV里特别强大的一个事情,现在运营商都比较关注。大家可以看我们现在做Native主要的难点在哪儿?就是它的推动,它的部署以及真正的商用化的难点,我们看前两个,特别是BNF将来平台的互操作性,第二个难点是成熟性。从前面两个难点可以看出来互操作性和编排的统一的管理性,这块是大家关注的以及解决的难点。从管理层面,MANO的痛点在哪儿,我们看2017年6月份,第一个就是MANO Pain Point,这个将来是第二个痛点是如何开通。第三个,不同的解决的方案也好,怎么能够做好编排器整体协同。所以我们认为这些痛点引出了,这是真正的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标准化能够解决。当然了不是真正的全部解决,至少能解决它的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所以我愿意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通信行业,就是CCSA这方面在这个领域里的一些行业标准的进展。现在新的TC3,因为我现在任TC3主席,我们在这个领域,我这个图实际上就是ETC3,大家都熟知的架构,所以在它的层面,比如基础设施这个层面,这边是标准号,2016184,这个是我们现在CCSA行业标准,专门做了对服务器的,就是核心网虚拟化后对服务器的要求。在它的网源的软件这个层面,我们有它的整个的虚拟化的架构,以及它相应的信令的流程。
在MANO这块我们有MANO整体的技术要求,还有一会儿介绍NFVO O这块的,其实运营商的需求蛮迫切的,因为大家都在做,陆续的网络虚拟化延展和推进,都需要有效的O,它要面临不同的厂家的接口的时候很头疼,所以我们要在整个行业大家共同来推进它的标准化工作。所以这儿TC3我们现在基本做的行业标准,刚才几个列表在图里。但是现在目前做行业标准也不是说马上就能做的,就很多说实在的先研究好,有些东西的成熟性也未必能够一步就可以做到行业标准马上实施的地步。所以我们做行业标准之前有大量的研究课题。我跟大家说一下我们TC3在NFV这个领域里的现在在研的研究课题。
从时间看,从2013-2016年,这次会又立了一大堆的研究课题。从整个面上大家可以看,既有虚拟化的要求,有模板的要求,有接口的要求,有功能的要求,有可靠性的要求,有服务质量的要求,涵盖面还是比较广,这是我们在行业研究方面的课题。我想说一下跨TC的,为了说标准我把MANO架构说一下,这里有很多的接口目前现在并不明确它真正的技术,比如NS和BS之间的口,包括O到Leam的口,因为这有很多细节的,这都需要技术规范的。O的功能架构,这张图讨论了很多次,在最近刚开的这次会上,基本上这个图又更新了,大家又提了很多新的功能,所以这个功能是大家一起来讨论的,是这样的一个架构。
实际上特赦的任务组在NSA跨TC的组我现在是组长,当然还有TC7的李老师跟我一起,起草组的组长是信通院的曹博士,副组长来自三运营商,还有设备厂家,这样的构成来完成NFEO的计划,整个计划是一版一版的推。第一个已经300多页了,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不成熟的东西还是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先把急需的,特别是运营商现在急需的标准先行的发布,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在整体的标准中基本是规范了NFVO的总体的架构,它的功能,还有相关的业务流程,还有一些重要的接口,这些接口都是分别由运营商牵头做的,同时当然也有一些厂家,还有业务模板和策略管理等等,等于在这个行业大家共同推动NFVO的标准。
同时在细化的时候,刚才我给大家展示了MANO细节的接口,有可能说这里关于OSS和VM,以及相应包括策略管理,大家感觉策略管理还不是一步成熟到马上能够做行业标准,所以这个有可能计划新的立项,在讨论之中。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了TC3和网络云化,特别是NFV这里的一些行业标准的进展,其实CCSC里有很多TC,其他的像有TC5移动西德,TC6接入和传送网,它们在相关的TC也有相关的工作,我不能涵盖那么多。最后也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跨TC O编排器行业进展,有望在今年年底初步的形成了,满足我们产业急需。
第二个部分,我特别想跟大家通报一下MEF的最新进展。MEF有210个成员这样的国际组织,而且是全球的,包括北美,亚太。它从做编排机起家的,它不仅仅给厂家发许可,给提供业务的厂家也发业务许可,同时还对个人,就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业务的技术任命,有点像思科的那个。它等于从1.0到2.0,现在目前来讲在做第三张网络,为什么叫第三张网络,就是做大型的编排的,特别是在业务编排这方面来做这样的标准化的工作,这个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但是它是最作做业务编排的国际组织,所以影响力还是有的。它讲的第三张网络有三大技术特征:第一,敏捷,第二,质量遗保证,第三,所有业务可管理的。这样就是对自动化管理的能力还是有提升的。它能跨运营商,能够提供端到端业务的编排能力。最新发布的是到今年的三季度它业务能力有三大能力。
跨运营商都有OpenAPI,这个将来在跨运营商做端到端业务的统一编排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源组织,实际上MEF也是致力于跟这些开源组织一起协同,这是MEF官方网站,在这儿都可以下载我刚才介绍的它的白皮书,里面有详细的架构,功能,以及相应的OpenAPI。
MEF就是面向云化的网络它更加开放,更加灵活,能够为我们相应的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制造商,还是广大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