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讲话时指出,“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深刻变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他同时希望所有与会者能够“集思广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
“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这是互联网发展的终级意义,也是以互联网为主要经济要素的数字经济前进的方向。在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数字经济”成为热词与焦点,而于17日在主会场乌镇厅举行的“数字经济论坛——中外政企对话”也因此成为了本届大会最令人瞩目的论坛之一。
数字经济≠传统经济+互联网
“我们一定要厘清信息化和数字经济的关系。第一,信息化基础设施不等于数字经济,同时,数据中心不等于大数据。”在这个汇聚了新华三、阿里巴巴、IBM、亚马逊等中外知名企业和中外政府领导人的数字经济论坛上,新华三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这同时也代表了许多奋战在中国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第一线的信息技术企业的共识。
于英涛认为,目前信息化更多地被用来为传统经济提供支撑,而真正通过数字化技术转化为GDP的比例并不大——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与产业和民生相结合的场景化应用工具,也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
因此,信息化与数字化并不等同于数字经济,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繁荣也并不代表数字经济的发达。而全球IT巨头IBM的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亦在论坛上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数字经济只有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与民生高度融合,才能发挥它真正的潜力。”
数字转型之关键:
创新场景化应用工具
那么,如何才能将信息化数字化与业务相结合,推出更多与国计民生紧密结合的场景化应用呢?于英涛认为,信息化与不同行业结合,会带来不同的管理与技术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式,是贴近用户需求、贴近场景,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
于英涛认为,只有通过贴近用户需求与具体场景的技术创新,信息化数字化才能与具体行业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也才能推动不同行业完成面向数字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中国在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普及程度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在利用数字化手段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在他看来,当务之急是需要努力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与数字经济的认知水平,特别要让传统企业认识到,并不是传统产业接上互联网就是数字经济;其次,要努力培养与业务紧密结合的信息化创新人才;第三要将信息化建设与业务相结合,努力推出更多与民生紧密结合的场景化应用,同时努力拓展企业的想象空间与创新能力。
当然,对于新华三来说,这些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当务之急”,也正是新华三目前正在向前切实推进的具体实践:不论是持续推出契合行业需求并结合场景化应用的技术创新,还是为数字经济培养与输送新一代技术业务复合型创新人才,身为中国信息化与数字经济建设主力成员之一的新华三都绝不会缺席!
新华三依托先进的IT技术助推新经济,
推动国家实现强国富民,与有荣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检索增强生成(RAG)正成为AI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结合外部信息检索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能力,解决传统模型仅依赖训练数据的局限性。RAG允许模型实时访问外部数据库或文档,提供更准确、更新的信息。该技术可应用于企业文档查询、个人化AI助手等场景,通过向模型提供特定领域知识来获得精准结果。微软专家指出,RAG有助于结合知识与推理、提高模型使用效率,并支持多模态应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开发出革命性的R2R2R系统,仅需智能手机拍摄和一段演示视频,就能自动生成大量机器人训练数据。该系统绕过了传统昂贵的远程操作和复杂物理仿真,通过3D重建和智能轨迹生成技术,让机器人训练效率提升27倍,成本大幅降低,有望让高质量机器人技能变得像安装手机应用一样普及。
AI数据平台iMerit认为企业级AI工具集成的下一步不是更多数据,而是更好的数据。该公司正式推出学者计划,旨在建立专家团队来微调生成式AI模型。与Scale AI的高吞吐量方法不同,iMerit专注于专家主导的高质量数据标注,需要深度人工判断和领域专业监督。公司目前与超过4000名学者合作,客户包括三家大型生成式AI公司、八家顶级自动驾驶公司等。
腾讯优图实验室提出AnoGen方法,仅用3张异常图片就能训练出高精度工业检测AI。该方法通过扩散模型学习异常特征并生成大量逼真样本,在MVTec数据集上将检测精度提升5.8%,为解决工业异常检测中样本稀缺问题提供了突破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