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0年5G正式商用的期限,越来越近。目前,各大厂商都在加快自己在5G技术上的测试工作。记得在上周,华为与沃达丰共同完成了5G毫米波 室外现场测试,实现单用户设备20Git/s的峰值传输速度。不过,按照预期,最终5G的传输速率将可实现1Gb/s,比4G快十倍以上,要如何实现?这 其中的关键技术在于5G采用了毫米波。
1. 什么是毫米波
什么是毫米波?这会是5G实现高速传输的关键所在吗?实际上,毫米波是指波长在1~10毫米的电磁波,其频率大约在30GHz~300GHz之间。它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具两种波普的特点。理论上讲,毫米波是光波向低频的发展与微波向高频的延伸。

从通信原理来看,无线通信最大信号带宽约在载波频率的5%左右,也就是说,载波频率越高,其可实现的信号带宽也就越大。此外,在毫米波频段 中,28GHz与60GHz是最有望应用在5G通信的两个频段。其中,28GHz的可用频谱带宽可达1GHz,60GHz每个信道的可用信号带宽则可达 2GHz。
与5G通信相比,4G-LTE的频段最高频率约在2GHz左右,因而其可用频谱带宽只有100MHz;使用毫米波频段,频谱带宽则可翻10倍,传输速率也将更快。因此,5G将不仅仅意味着10秒传输一部1GB电影,其还将支撑例如云端游戏、虚拟现实等更多的应用。
2. 宝贵的频带资源
众说周知,无线通信依托于电磁波传播,最宝贵的资源莫过于频带。目前,电信业者已开始研究毫米波技术,以便找到最适合移动应用的频率范围。为了统一 全球的毫米波频率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在近期的世界无线电通讯大会结束后,公布了24GHz到86GHz之间的全球可用频率的建议列表,最后 28GHz、39GHz与73GHz三个频带逐渐脱颖而出。
基于28GHz在美国、韩国与日本的可用性,加之美国电信业者早期现场测试的投入,该频谱无论是否成为国际标准,都可能直接成为美国的移动技术应 用。此外,韩国于2018年奥运展示5G技术的目标,也可能在标准组织确定5G标准之前,率先推动28GHz技术用于消费型产品上。尽管目前仍无法确认 28GHz是否可以广泛用于5G应用,但该频率在现阶段绝对非常重要。
在进行28GHz相关研究的同时,E波段(E-band)频率在近几年也引起了移动通讯领域的关注。开篇所说的华为与沃达丰,正是在E-Band微波上对5G进行室外现场测试。此外,区分73GHz与28GHz、39GHz三者关系的其中一项特性,就是可用的连续带宽。
73GHz中有2GHz的连续带宽可用于移动通讯,这是拟议频率频谱中范围最广的;28GHz仅提供850MHz的带宽;在美国,39GHz附近就 有两个频带提供1.6GHz与1.4GHz带宽。此外,根据Shannon定律,即更高的带宽代表更高的数据传输量,73GHz与另外两个频率相较更具优 势。
3. 毫米波的特性
说了这么多,毫米波又具备哪些特性呢?从理论上讲,毫米波是光波向低频的发展与微波向高频的延伸。由于毫米波的独有特性,使其在传播时不易受到自然光和热辐射源的影响,不光是通信,其还可应用于雷达、制导等诸多领域。

说了这么多,毫米波又具备哪些特性呢?从理论上讲,毫米波是光波向低频的发展与微波向高频的延伸,可通过空气就可传输信号。由于毫米波的独有特性,使其在传播时不易受到自然光和热辐射源的影响,不光是通信,其还可应用于雷达、制导等诸多领域。

例如利用大气窗口的毫米波频率,可实现大容量的卫星到地面通信,利用高分辨率的毫米波辐射计遥感气象参数,还可以使用射电天文望远镜探测宇宙空间的辐射波谱,从而推断星际物质的成分。现在,对于网络信号的传输,毫米波技术也产生了巨大助力。
于用户而言,使用毫米波技术的无线宽带,其速度远高于从有线电视公司或电话公司获得的宽带速度。尽管现在已有WIFI、LIFI等上网技术,但通过空气传输信号的毫米波技术无疑是另一种不错的替代方案。
4. 5G通信的关键所在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毫米波亦是如此。尽管毫米波技术用途广泛,但其也不可避免地存有短板。例如其传播距离最多只能在200米左右,无法实现远距离传输,又或是毫米波的穿透能力不强,在空气中衰减较大,遇到墙或者其他阻碍就无法发挥作用。
不过,毫米波在空气中传输衰减大也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只要想办法提升毫米波的传输距离,出于成本考虑,距离越大所需建设的网络基站就越少,也就越 节省成本。因此,在网络技术传输方面,毫米波尚不能单独使用,需与其他技术结合形成叠加型网络,共同实现对网络信号的传输功能。

若能使用毫米波小基站,则有利于解决宏基站和小基站切换频繁,而造成用户体验差的问题。宏基站可以作为移动通信的控制平面在低频段工作,毫米波小基站可作为移动通信的用户数据平面在高频段工作,二者配合的相得益彰。

此外,用毫米波信道作为移动通信回程,可根据数据流量的实际情况随时部署新的小基站,也可在闲置或轻流量时段关闭小基站。部署灵活,还可降低能耗, 节约资源。毫米波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天线的物理尺寸可以较小,原因在于天线的物理尺寸正比于波段的波长,因此硬件厂商可以更方便的在移动设备上配备毫米波的 天线阵列,从而实现各种MIMO技术。
尽管目前,我们还不清楚5G技术未来究竟如何发展,但可以确定的是毫米波因其特有的优势,无疑将成为5G网络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尽管毫米波存在着传输距离与穿透力问题上的缺陷,但其应用前景却是极为广阔的。下一步,只需确定移动通讯要使用哪一种毫米波频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5G流量快速增长和新用例不断涌现,网络运营商需要在最小化环境影响的同时管理密集网络使用。Orange法国与爱立信合作开展创新试验,测试FDD大规模MIMO天线集成无线电,优化高流量区域频谱使用。双方还探索Cloud RAN和Open RAN架构,通过虚拟化RAN功能实现灵活的软件中心网络。合作重点关注利用AI驱动的自动化和意图驱动技术提升能源效率,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动态调整网络资源以降低能耗。
谷歌DeepMind等顶级机构联合研究揭示,当前12种主流AI安全防护系统在面对专业自适应攻击时几乎全部失效,成功率超过90%。研究团队通过强化学习、搜索算法和人类红队攻击等多种方法,系统性地突破了包括提示工程、对抗训练、输入过滤和秘密检测在内的各类防护技术,暴露了AI安全评估的根本缺陷。
微软正在将Windows 11改造为"智能代理操作系统",在任务栏中集成AI代理功能。新功能允许AI代理在后台执行任务,用户可通过任务栏图标查看进度状态。微软还在文件资源管理器中集成Copilot,提供文档摘要、文件问答等功能。此外,Click to Do功能得到改进,可将网页表格转换为Excel文档。这些AI功能采用本地AI和云端AI混合模式,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操作体验。
西蒙弗雷泽大学和Adobe研究院联合开发的MultiCOIN技术,能够将两张静态图片转换为高质量的过渡视频。该技术支持轨迹、深度、文本和区域四种控制方式,可单独或组合使用。采用双分支架构和分阶段训练策略,在运动控制精度上比现有技术提升53%以上,为视频制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