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应用交付领导厂商F5公司一年一度的核心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会上,F5中国区总经理张毅强先生、F5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先生与F5中国区区域客户部技术经理陈亮先生分别从各自角度进行了讲解,与到场媒体朋友分享了F5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的成长,以及对2016年应用交付行业发展趋势的展望。
张毅强先生在会上首先透露:“在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用户纷纷收紧预算的2015年,F5中国仍保持了两位数字的业绩涨幅。这样的表现与F5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F5始终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紧贴市场需求,以领导者的眼界引领应用交付技术的发展,始终是F5的制胜法宝。同时,在2015年,F5致力于参与、打造云、数据中心的应用交付生态系统,与华为、曙光、AWS这样的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努力使F5能够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加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尤其需要指出的是,F5拒绝将自身定位在‘站在风口’的企业,而是花大力气理解用户需求。在2015年末,F5在整个亚太地区完成了‘应用交付现状’的市场调查。调查显示,超过40%的用户将移动应用、私有云以及SaaS作为了企业IT发展重点,也就近35%的用户将大数据与公有云作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也就以为F5把应用交付技术应用在混合架构中,是大势所趋。此外,67%的用户将云列为16年工作的首项任务,而在2014年的报告中,该数字仅为21%;安全、快速、高可用的应用需求仍然排在用户部署应用考量的前列。综合而言,云端以及跨云架构下,为应用提供安全、快速、高可用的应用服务,则成为了F5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今年刚刚任职于F5大中华区技术总监的张振伦先生就应用服务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张先生认为:“F5应用服务的终极目的,是给用户带来自己所期望的应用体验,从而能够真正帮助CIO们从思考应用向思考业务进行转型。”张振伦自信的表示:“如同web2.0乃至3.0时代内容为王、人为本的核心一样,随着云、虚拟化等技术的成熟落地,应用为王、体验为本一定是IT发展的大势所趋。云时代的IT人员势必会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原先的硬件、基础架构部署向应用部署上转移,不跑应用的云或数据中心几乎没有存在的意义。F5向应用服务的拓展可以称得上恰逢其会。”
在F5工作13年的区域客户部技术经理陈亮先生也以自己在一线的实际经验向媒体做出了说明。陈亮先生表示:“自‘互联网+’政策提出,国内很多传统企业都在思考如何进行互联网改革;而金融、电信等走在IT技术前列的用户也在探索如何向互联网要效益的话题。无论是转型还是要效益,最终都是以应用的形式呈现。F5希望能够为这些用户提供顾问式的服务,从而帮助这些企业能够真正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受益。”
最后,张毅强先生总结道:“健康的发展源自企业能否践行知行合一。想用户所想,甚至在用户之前发现需求并且开发出配套的服务,是F5一贯的发展方式。我们期待F5的应用服务能够在2016年逐步被国内广大用户认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里纳德数据中心与Calibrant Energy合作开发首创电池储能系统,通过绕过传统电网升级时间线,使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在建数据中心园区提前数年上线。该31兆瓦、62兆瓦时储能系统计划2026年投运,将作为响应电网的动态资产,在需求高峰期放电,增强区域电网可靠性。这标志着美国首次使用专用电池系统加速大型数据中心并网。
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LUMINA系统,专门检测AI在回答问题时的"撒谎"行为。该系统发现AI有时会忽视提供的参考资料,固执地依赖内部知识生成不准确回答。LUMINA通过监测AI对外部文档和内部知识的依赖程度来识别这种行为,在多个测试中达到90%以上的准确率,比以往方法提升13%,为构建更可信的AI系统提供了重要工具。
微软在Edge浏览器中推出增强版Copilot模式,提供更强大的AI代理功能,目前在美国进行限量预览。该模式包含Actions和Journeys两大功能:Actions让浏览器能代表用户执行任务,如语音控制打开网页或查找文章特定内容;Journeys则记住用户浏览历史,帮助用户继续之前的研究任务。此举正值AI浏览器竞争加剧,OpenAI推出ChatGPT Atlas、Perplexity发布Comet、谷歌集成Gemini到Chrome。目前Chrome占据71%市场份额,Edge仅占4.67%。
这项由法国CentraleSupélec大学领导的研究通过严格控制的实验,系统比较了AI的推理训练与传统训练方式。研究发现推理训练在数学、开放式任务中效果显著,但需要70亿参数以上模型才能充分发挥优势,且成本增加明显。研究为AI开发者提供了明确的应用指导,有助于根据具体场景选择最优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