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应用交付领导厂商F5公司一年一度的核心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会上,F5中国区总经理张毅强先生、F5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先生与F5中国区区域客户部技术经理陈亮先生分别从各自角度进行了讲解,与到场媒体朋友分享了F5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的成长,以及对2016年应用交付行业发展趋势的展望。
张毅强先生在会上首先透露:“在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用户纷纷收紧预算的2015年,F5中国仍保持了两位数字的业绩涨幅。这样的表现与F5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F5始终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紧贴市场需求,以领导者的眼界引领应用交付技术的发展,始终是F5的制胜法宝。同时,在2015年,F5致力于参与、打造云、数据中心的应用交付生态系统,与华为、曙光、AWS这样的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努力使F5能够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加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尤其需要指出的是,F5拒绝将自身定位在‘站在风口’的企业,而是花大力气理解用户需求。在2015年末,F5在整个亚太地区完成了‘应用交付现状’的市场调查。调查显示,超过40%的用户将移动应用、私有云以及SaaS作为了企业IT发展重点,也就近35%的用户将大数据与公有云作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也就以为F5把应用交付技术应用在混合架构中,是大势所趋。此外,67%的用户将云列为16年工作的首项任务,而在2014年的报告中,该数字仅为21%;安全、快速、高可用的应用需求仍然排在用户部署应用考量的前列。综合而言,云端以及跨云架构下,为应用提供安全、快速、高可用的应用服务,则成为了F5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今年刚刚任职于F5大中华区技术总监的张振伦先生就应用服务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张先生认为:“F5应用服务的终极目的,是给用户带来自己所期望的应用体验,从而能够真正帮助CIO们从思考应用向思考业务进行转型。”张振伦自信的表示:“如同web2.0乃至3.0时代内容为王、人为本的核心一样,随着云、虚拟化等技术的成熟落地,应用为王、体验为本一定是IT发展的大势所趋。云时代的IT人员势必会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原先的硬件、基础架构部署向应用部署上转移,不跑应用的云或数据中心几乎没有存在的意义。F5向应用服务的拓展可以称得上恰逢其会。”
在F5工作13年的区域客户部技术经理陈亮先生也以自己在一线的实际经验向媒体做出了说明。陈亮先生表示:“自‘互联网+’政策提出,国内很多传统企业都在思考如何进行互联网改革;而金融、电信等走在IT技术前列的用户也在探索如何向互联网要效益的话题。无论是转型还是要效益,最终都是以应用的形式呈现。F5希望能够为这些用户提供顾问式的服务,从而帮助这些企业能够真正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受益。”
最后,张毅强先生总结道:“健康的发展源自企业能否践行知行合一。想用户所想,甚至在用户之前发现需求并且开发出配套的服务,是F5一贯的发展方式。我们期待F5的应用服务能够在2016年逐步被国内广大用户认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Puffin统一模型,首次将AI的图像理解和生成能力融合。通过创新的"用相机思考"方法,将相机参数转换为摄影术语,让AI像摄影师一样理解空间关系。基于400万样本数据集训练,模型在相机角度理解和可控图像生成上均超越专业化模型,并支持空间想象、摄影指导等多元应用,为空间智能AI发展开辟新路径。
AI代码编辑器开发商Cursor完成23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达293亿美元。Accel和Coatue领投,Google、Nvidia等参与。公司年化收入已突破10亿美元。Cursor基于微软开源VS Code打造,集成大语言模型帮助开发者编写代码和修复漏洞。其自研Composer模型采用专家混合算法,运行速度比同等质量模型快四倍。公司拥有数百万开发者用户,将用新资金推进AI研究。
KAIST研究团队开发出MPO多模态提示优化框架,首次实现同时优化文字和视觉提示,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接收多种信息类型。该技术在10个数据集上平均性能提升6.8%,同时节省42%评估成本,为医疗影像、自动驾驶、药物研发等领域提供了新的AI交互方式,标志着从纯文字交流向多模态交流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