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放网络操作系统(ONOS)
然而,正获得业界广泛支持的并非只有OpenDaylight这一个开源控制器项目。最近几个月来,ON.Lab的开放网络操作系统(ONOS)项目也已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兴趣,且有了长足的进步。根据ON.Lab最新的一份简报透露,在ONOS打算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中,最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应用扩展。SDN控制器的可扩展性一直是众多网络所担心的一个问题,更是服务商尤其担心的问题。
为什么控制器的扩展会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在单个x86盒子上运行的控制器应用会受到诸如本地CPU、内存、 总线架构和存储I/O等能力的限制。一旦单一系统出现性能瓶颈时,该应用不可能跳出盒子去运行。要想让只为单一盒子运行而设计的应用进行扩展,就需要一个 规模更大的盒子。网络从业者都知道,这意味着需要一个颇具颠覆性的升级过程。将一个应用迁移到一个更大的盒子上是一种挑战,即便在虚拟计算环境中亦是如 此。
分布式计算系统是通过将应用以跨多个系统的分布方式运行在一个逻辑架构中来解决扩展问题的。扩展应用就意味着要增加更多的系统,而不再只是升级单个的系统。
ONOS的目标是创建这样一个SDN控制器,它可以处理每秒高达100万条的路径设置,以及每秒多达600万次的网络状态操作。换句话说,ONOS控制 器需要面对如何定义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路径库及其变化的问题。单盒架构已经无法适应这样的需求,于是带有分布式控制器架构的ONOS就应运而生了。
这并不是说其他的SDN控制器架构不重视扩展的需求。有些SDN架构可通过创建多个SDN域,然后进行联邦治理来处理负载的分布问题。在这种架构中,每 个域由一个单独的控制器集群来管理,控制器集群负责与其他的域交换数据,从而形成一个联邦。这不是分布式计算模式(+微信关注网络世界),而是一连串管理 各个域的集中化控制器集群彼此间相互通信而已。
而ONOS控制器架构则遵循着一种真正的分布式计算模式,这个集中的控制器操作系统是跨多个控制器节点分布的。乍一看似乎跟上述系统差别不大,但这微妙的差别却非常重要。有了ONOS,一个单一的、分布式的ONOS实例便可维持一个网络状态的统一的全局视图。
ONOS与ODL的明显差异化还表现在其目标客户群为服务商。虽然它并不排斥企业用户,但其中的很多网络架构看上去都与服务商的网络架构相似,ONOS 也和众多的服务商一样拥有全球化规模和超高节点连接。ONOS还从一开始就宣称它会让厂商的最终用户们参与进来,这对ODL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因为业界 一直在诟病后者太过于厂商驱动了。
虽然企业的IT部门不太可能采纳ONOS,但至少在今天看来,这种分布式控制器架构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感觉ODL存在SDN扩展瓶颈的企业也许会想在其环境中测试一下ONOS,看看这种架构能否满足他们的需求。
ONOS在2015年3月发布的第二版叫黑鸟(Blackbird)。ONOS的第3版叫红衣主教(Cardinal),2015年6月2日起可用。 ONOS意图让自己的发布周期比ODL更快(大约每季度一次),尽管其中没有太多可以像ODL的主版本那样的“新的”内容。
ONOS的一些现实用例也已经可以看到,例如前不久在Internet2一些区段网络中的部署。参与ONOS的重要厂商和机构包括AT&T、 NTT、SK电信、Ciena、思科、爱立信、富士通、华为、英特尔、NEC、开放网络基金会(OpenFlow的维护机构)、Infoblox和其他一 些企业等。
ONOS另一个让人感兴趣的地方就是它与OPNFV[注]项 目的关系,这一项目正在为服务商使用网络功能虚拟化[注](NFV)构建一个框架。ON.Lab在今年5月8日宣布已批准启动了一个项目,将打通 OPNFV框架和ONOS。这样的合作非常及时,因为OPNFV也正处于初期阶段。双方的合作意味着ONOS有可能很好地映射到OPNFV的构建中去,如 此而形成的平台将能够让服务商们既可以拥有扩展性,又可拥有功能性。
3、整合对用户意味着什么?
对于网络服务的消费者来说,SDN控制器的整合至少可以提供两个关键性的好处。
开发者们现在可以毫无顾虑地开始编写SDN应用了,因为他们对未来将使用什么样的控制器心中有底了。他们编写的应用既可以在ODL的开源发行版本上运行,也可以在网络厂商们基于ODL所推出的各种控制器上运行。这就等于说,编写ODL应用是一个值得进入的市场了。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未来为一些专用的厂商控制器(例如思科的APIC或者惠普的VAN)编写应用是不值当的,只是说这些厂商专用的控制器只代表一个较小 的市场,应用开发者们要想靠它们赚大钱是不太容易的。而对于网络服务的消费者来说,既然ODL尚在初期阶段就有了这么好的市场渗透率,那么随着时间的推 移,他们就能看到越来越多的SDN应用在市场上出现。
今后,业界的努力 将确定SDN如何发展以及如何运营。我们可能需要超越只对技术细节的关注,转而关注对运营影响的研究。SDN对厂商来说之所以一直未能形成一个市场,就在 于现在的SDN并不是很多用户觉得他们想要的那种样子。换句话说,SDN本身可能并不是一个卖点。相反地,SDN只是提升运营效率,增加网络新功能的一个 催化剂。
概括而言,SDN就是一组工具,你可以对它感兴趣,但普通的网 络从业人员要想从中获益却并不容易。而控制器的整合就意味着业界对这样一种SDN架构的普遍认同,这种架构可允许来自众多厂商的复杂的和成熟的SDN产品 形成一个市场。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就将会看到SDN被广泛采用。
但我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当厂商与最终用户共同创建SDN的长远未来时,关于SDN的各种争论仍将继续,所采取的立场或提出的建议仍然会有得有失。不过一些初期的成果已然浮现,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SDN的发展将带来各种美好的承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