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第七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小米亮相“互联网+高峰论坛,暨制造业升级的全球智慧”,吸引了众多关注。说到小米和制造业的关系,其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去和制造业一起改造中国的硬件产品,能够把一些手机、电视、路由器这样的产品真正变成是互联网硬件。
大会期间,小米路由器总经理唐沐接受了ZD至顶网的视频专访。他谈到,小米路由器作为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先行者,有机会并且有能力为智能家居提供网络、存储以及运算能力。为传统硬件加入互联网因素,小米正联手制造业降低门槛。
ZD至顶网:小米提出“联手制造业降低门槛”,能不能解读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唐沐:我们在四五年前够已经开始实践“互联网+”的一一个实质的事情了。也就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去和制造业一起改造中国的硬件产品,希望能够把一些比如手机、电视、路由器这样的产品真正变成是互联网硬件。我们经历了这么长时间,我们真正想通的事情是说,一个智能硬件要进入到用户的家里面,或者被用户愿意带在身上去使用,其实是有很多重门槛的。包括用户的认知门槛,包括一个产品做出来之后,在渠道里面销售的门槛,还有一个硬件产品做出来,其实它需要供应链非常多的支持,可以把硬件做到比较便宜,性价比比较高,这里面的门槛,我们都可以帮助制作行业去克服,或者降低。这几个层面,我们相信我们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可以使得很多硬件产品可以真正降低门槛,然后进入到用户的家里。
ZD至顶网:小米重点在提智能家居这么一个概念,作为智能家居的一个入口,小米路由器如何实现对智能家居的整体部署?
唐沐:其实我觉得我们已经实现这件事了,小米目前为止我们只有三件产品是自己在做的,小米发布的很多产品是和小米的生态链企业一起来去定义,一起生产,然后销售出去的。小米真正自己在做的硬件只有三个,手机、电视、路由器,这里面还会有一些小的型号的区别。在我们最开始做路由器的时候,其实智能家居已经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已经是我们当时所定义路由器的四个核心模块之一。这四个核心模块分别是路由器,首先它是一个特别好的路由器,其次它是一个家庭数据中心,其次它是智能家居的中心,其次它是一个开放平台的产品。
在我们做了两年时间之后,我们认为路由器是完全有机会,也是有能力去为智能家居提供网络、存储以及运算能力的。所以,我们在过去其实已经帮助小米的一些生态链企业,更叫简单,更加快速的进入到用户的家里面。但是,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产品必须依赖于另外一个产品的存在而才能进入到用户家里面。于是,其实小米目前做的是软硬两条腿一起去走智能家居这条路。硬的方面就是小米路由器这样一个产品作为智能家居的中心,软的一个方面其实是我们有一个智能家居的APP,以及以及智能模组,智能芯片。我们通过软的这条腿去走路,我们可以简单的使得用户不依赖小米路由器就可以在家里面非常快速的连接上网,然后控制它。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有一个互补的方式,使得智能产品更快的进入到用户家里,而不是一定要有硬件之间的互相依赖。所以,我认为其实到目前为止,小米路由器已经是变成用户在家里面放智能产品的一个特别好的起点。但是,我们的智能家居产品不完全依赖于小米路由器,我们希望各个产品都能够非常快速的去彼此的拉动的去进入到智能家居这个战略里。
ZD至顶网:其实在小米的智能家居里边,除了小米路由器还有比如摄像机,小米净化器等等很多。小米路由器在小米生态链的里面扮演怎样的角色?相比刚才提到其他的小米产品,路由器这块它有怎样的一个重要地位?
唐沐:路由器是先行者,也就是说在智能硬件这块,我们做了手机、电视之后,紧接着做的就是路由器。所以,我们在智能硬件的设计、制造、渠道、推广、营销上面我们都有非常多的经验。除了我们是一个先行者之外,我们还是一个指导者。比如说我们的团队孵化出了像小米智能摄像机这样的项目,以及小米智能插座,以及ELED的智能灯,这些都是我们帮助小米公司一起做出来的。
ZD至顶网:您之前在腾讯做了十年的用户体验,有足够的经验,您现在如何挖掘用户的痛点?以及小米路由器在产品设计上,它的独特特点是什么?
唐沐:首先我认为我更适合做消费类的产品,因为我会更有自信设计一个我自己用的产品,因为这是你作为用户体验的一个前提。小米的产品其实都是消费类的产品,所以我们自己会根据过去的经验,我大概理解路由器作为一个家用产品欠缺在什么地方,这里面就会有一些预判。之前在腾讯做了十年,应该说我当时做的十年的这样一个团队是在互联网公司里面都非常少有的一个,坦白讲它是巨无霸的用户体验设计团队,我们积累了非常多的方法论,流程,去挖掘这些东西的时候会不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观察室,观察用户怎么用,比如眼动仪,检查用户的瞳孔在屏幕上所停留的位置,有很多高大上的方法。其实我来小米之后,其实这些方面仍然是可以被继续使用,但是我也发现其实会有一些和以前思路不太一样的东西。就是当我真正去和用户做面对面的接触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可以依赖我过去的这些经验,全部我积累下来的十年的经验去做一个直观的判断,判断到底什么地方用户会有痛点,我做出来的功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我相信经验。
另外,我们要真正和用户做朋友,和用户接触,在第一个接触面上了解他们的诉求,然后去判断哪些诉求是需要去做的,哪些诉求是不需要去做的。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案例,当地一天知道要做路由器,其实我就蛮兴奋的,因为其实这个东西是一个以前没有人把它做的特别好的一个东西,在我看来也是十多年没有进步的一个东西。我想知道用户的第一痛点是什么?于是我去百度“路由器”这样一个词,当时我去的是百度知道,然后你在百度知道那个平台上搜“路由器”。前七个问题都是路由器怎么设置,所以我把它简单的认为这就是用户的第一痛点,很多用户把路由器拿回家不知道怎么设置,所以我们把路由器的设计功能,引导功能做的特别简单,我们把过去七八步才能完成的变成了三步,后面又继续优化,精简,使得很多事情由路由器自动判断,于是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把一个路由器设置好。所以,这是我认为比较简单快速可以抓到用户痛点,以及改善它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是最接地气的,因为我跟别人介绍的那些高大上的方法,大家其实很难听得懂,也很难直接拿过去用,买一个眼动仪大概40多,你特别需要了解用户用什么,他需要了解什么。
小米路由器的特点一个是接地气,另外一个是和人的交互。这里面有一个设备上线提醒,之前网上流传一个笑话,老王在出差,突然家里面有一台陌生的设备连上路由器,老王就觉得家里可能有别人来了,前段在互联网上变成互联网智能家庭的一个小段子,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设备连上我们的路由器,给用户推送一个消息。我们认为这样会使得本来一个冷冰冰的工具,变成对人有用的一个功能,一个体验。所以,我们会把这个功能做的特别简单,让人特别容易设置。于是,现在我们在观察用户的时候,会发现用户很多时候会比较建设的使用这个功能,跟路由器发生联系。有了这个点,我们还会有其他的几个点。坦白讲这里的难度很大,你要让用户去习惯一个,或者养成一个习惯,和以前从来不交互的一个设备发生交互。这里面其实我们花了很多的精力去挖掘用户的需求,做这个体验,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是在整个行业里面做的相当好的一个设备。
ZD至顶网:家用路由器市场分布着很多的品牌,小米做的是强调智能,把互联网的因素加进去。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您觉得有哪些是我们做的不容易的,或者说克服了哪些困难?
唐沐:首先其实我们最开始对智能路由器的定义就是一个特别大的困难。智能路由器和传统路由器到底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不一样,我们会给它赋予什么样的功能?我们可以给它赋予非常多的功能,甚至做一个Android,把所有的Android应用都跑到路由器上,但是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它的性价比会变低,你加的功能越多,它对路由器的性能要求越高,就要花更多的钱买元器件,最终用户会花更高的价格买它。我们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判断、筛选,我们认为我们帮用户选的产品定义是合适的,是合理的。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最终会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要以699这样一个价格去销售一个用户习惯于以69块钱买的一个产品品类。所以,这个给我们带来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我刚才其实在演讲里面也提到,我们到目前为止699路由器的销量大概接近40万,这是我们一年的成绩。这个数字应该说并没有完全达到我们一开始乐观的预期,但是它的量仍然非常大。因为其实即使是在整个的国外,欧美市场来看,路由器卖到折算一个价位,还可以出到这样一个量,其实是特别不容易的。这个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坎儿。就是我们需要去定义好这个产品,然后使得用户可以用这个价格去消费它,这个是难度比较大的一个地方。
还有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地方是我们认为其实智能路由器,我们对它的定义主要是在它的应用部分,也就是它在完成基本路由功能之上,我们需要包装出很多以前路由器的高级功能,让小白用户都会去使用它,其实包装这些功能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我们在发布的第一个版本里边,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完全去完成这个动作。于是,第一批我们的路由器用户会抱怨说,我们的产品高级功能,就是路由器的基本的高级功能缺失,这是我们产生的一个很大的痛点。我们后面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非常快速的把这个功能全部补进去,因为其实这些功能全部都是存在的,我们只是没有把它简单粗暴的呈现出来。事后其实我们还是花了一些精力,尽快的让这些高级功能上线,这是我们的另外一个难度。
其他的难度,比如互联网行业和制造业,当我们这些人全部圈在一个小圈子里变成一个团队的时候,我们要互相很好的去融合,一起工作。这里面遇到的困难是非常多,因为大家观点不一致,大家的工作习惯也不一致。于是这个时候我这个角色需要花更多的精力磨合大家,让大家真正在一起愉快的,目标一致的工作起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2025年深刻改变生命科学行业。多模态AI将加速药物研发和诊断,AI代理将优化工作流程,直观搜索将促进科研创新,AI驱动的客户体验将提升患者参与度。这些技术将缩短药物开发周期,简化临床试验流程,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最终改善患者健康结果。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发布了首个关于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应用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旨在规范 AI 技术在监管申请中的使用,提出了基于风险的评估框架,以确保 AI 模型的可信度。FDA 同时也发布了 AI 医疗设备开发的指导,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这些措施反映了 AI 在医药领域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和监管需求。
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预测,到2025年AGI(通用人工智能)将实现,AI将加入劳动力大军,彻底改变企业运作方式。然而,这一大胆预测引发争议。虽然AGI短期内难以实现,但AI确实将以各种形式融入工作场景。微软、Salesforce等巨头凭借数据和用户优势占据有利地位,OpenAI则专注于提升AI推理能力。未来企业需要重视员工AI培训,以适应这场科技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