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16日上午消息,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实现了速率高达100Gbps的自由空间光通信,这样的光通信技术无需使用光纤。

自由空间光通信
这项研究由光子学工程师多米尼克·奥布莱恩(Dominic O'Brien)领导,基站与计算机之间通信采用的介质并非无线电,而是光。研究者指出,这一通信系统的最高速率能达到3Tbps。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IEEE光子学技术快报》上,目前研究人员专注于100Gbps的传输速率。
为了不让光线出现过多的弥散,研究人员使用了液晶阵列。这带来了一种可编程的衍射光栅,类似于投影仪中使用的技术。
这一系统的传输速率同时也取决于接收器的视场。如果有着更宽的视场,那么将可以使用更多波长的光来实现信号的多路传输。60度的视场将支持6个波长,而36度的视场仅支持3个波长。不过,这样的波分复用技术已经可以实现224Gbps(6个信道)和112Gbps(3个信道)的传输速率。
尽管目前的技术仅支持3米的通信距离,但这已经可以应用在室内网络中。
奥布莱恩目前正在从事可见光通信项目的开发。这一项目名为“超并行可见光通信”,并获得了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支持。
除了使用可见光之外,奥布莱恩的团队也尝试使用1550纳米波长的光去进行自由空间光通信。这一波长的光在电信行业中被广泛使用。(李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PDF协会在欧洲会议上宣布,将在PDF规范中添加对JPEG XL图像格式的支持。尽管Chromium团队此前将该格式标记为过时,但此次纳入可能为JXL带来主流应用机会。PDF协会CTO表示,选择JPEG XL作为支持HDR内容的首选解决方案。该格式具备广色域、超高分辨率和多通道支持等优势,但目前仍缺乏广泛的浏览器支持。
Meta研究团队发现仅仅改变AI示例间的分隔符号就能导致模型性能产生高达45%的巨大差异,甚至可以操纵AI排行榜排名。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格式选择问题普遍存在于所有主流AI模型中,包括最先进的GPT-4o,揭示了当前AI评测体系的根本性缺陷。研究提出通过明确说明分隔符类型等方法可以部分缓解这一问题。
Ironclad OS项目正在开发一个新的类Unix操作系统内核,面向小型嵌入式系统,计划支持实时功能。该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Ada编程语言及其可形式化验证的SPARK子集进行开发,而非常见的C、C++或Rust语言。项目还包含运行在Ironclad内核上的完整操作系统Gloire,使用GNU工具构建以提供传统Unix兼容性。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ALM训练框架和STORM模型,通过轻量化干预方式让40亿参数小模型在优化建模任务上达到6710亿参数大模型的性能。该方法保护模型原生推理能力,仅修改2.6%内容就实现显著提升,为AI优化建模应用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