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变未来互联网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思科对800G路由器系列进行了升级。
物联网爆炸式增长,设备从数十亿增长到数万亿,这种情况不仅仅造成通过5G和Wi-Fi联网设备的带宽需求增长了,从联网设备中获取见解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AI/ML)工作负载对带宽的需求也增长了。
思科表示,在这个新的联网时代,生成式AI、搜索、语言处理和推荐引擎等应用推动了数据中心环境中AI/ML集群的快速增长,这些应用比传统工作负载需要的带宽更多,思科还补充表示AI / ML结构需要用更密集的骨干网扩展,这对于支持大量低延迟处理器至关重要。
虽然带宽增长似乎是无限的,但思科强调空间和功率是有限的,这意味着需要密集而节能的平台。相比于思科的400G/100G模块化服务,这项产品将通信服务提供商和Webscale客户骨干网、城域核心网和数据中心网络的容量翻了一番。
用于Cisco 8000系列路由器的28.8Tbps / 36 x 800G线卡由Cisco Silicon One处理器提供支持,据说它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在网络在100G、400G和800G容量的发展过程中保护投资。据说它还能够使用更少的硬件扩展和设备重用,从而让客户因为减少碳排放受益。
Analysys Mason的研究总监Simon Sherrington表示:“根据我们广泛的市场研究和流量分析,我们预测固定和移动服务的数据流量将继续增长,包括5G、宽带、物联网和云。”
“这些趋势使网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未来需要通过Cisco 8000等解决方案扩展到800G吞吐量,同时帮助服务提供商和云提供商提高运营效率、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
思科网络、数据中心和供应商连接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Kevin Wollenweber表示:“我们将继续将800G扩展到更多用例,从AI/ML结构到核心,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自身的性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的密集核心和骨干解决方案采用了使用Cisco Silicon One的新型双密度线卡,凭借这些解决方案,我们加快了任何地方向800G 的过渡。”
思科8000系列路由器系统(Cisco 8000 Series Router Systems)还被认为能够节省高达83% 的空间,允许用户使用大致相同的基础设施将网络变得更密集,以支持5G、宽带、物联网和AI/ML 等用例。思科8000系列路由器平台将相同机箱占用空间的容量翻倍,其空间效率达到了400G单机箱系统的两倍。
Florida LambdaRail(由美国研究和教育界拥有并运营的高速美国计算机网络)的首席网络架构师Chris Griffin描述了一个典型的用途,他表示设备空间和计算能力是一个主要问题,因为现在Florida LambdaRail很多站点的空间都已经被占满了。
他表示:“随着Florida LambdaRail新的FLRnet4 400G骨干网的实施,结合令人难以置信的转发能力、运营效率和可靠的IOS XR网络操作系统让思科8000系列成为我们新网络的不二之选。”“我们对我们的选择感到非常满意。我们不仅拥有最先进的网络,思科的8000 系列解决方案还可以确保节省出足够多的运营支出,以在未来几年扩展我们的网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周一发布了旗舰模型Opus 4.5,这是4.5系列的最后一个模型。新版本在编程、工具使用和问题解决等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是首个在SWE-Bench验证测试中得分超过80%的模型。同时推出Claude for Chrome和Claude for Excel产品,分别面向不同用户群体。Opus 4.5还改进了长文本处理的内存管理,支持付费用户的"无限聊天"功能,并针对智能体应用场景进行了优化,将与OpenAI的GPT 5.1和谷歌的Gemini 3展开竞争。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
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AI公司耐能发布新一代KL1140芯片,这是首款能在边缘端运行完整变换器网络的神经处理单元。该芯片可将大语言模型从云数据中心转移到便携式本地设备中,四颗芯片组合可实现类似GPU的性能,支持1200亿参数模型运行,功耗降低三分之一至一半,硬件成本减少十倍。
360 AI Research团队发布的FG-CLIP 2是一个突破性的双语精细视觉语言对齐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中英文并进行精细的图像理解。该模型通过两阶段训练策略和多目标联合优化,在29个数据集的8类任务中均达到最先进性能,特别创新了文本内模态对比损失机制。团队还构建了首个中文多模态评测基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智能商务、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应用开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