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安全保护目标是场景,保护数据和应用是关键。”8月31日,2021世界5G大会在北京召开。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在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5G采用的网络切片、服务化架构等新技术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通过5G的应用,传导到应用场景,与应用场景原有的安全问题叠加,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
中国5G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 5G 商用发展实现规模、标准数量和应用创新三大领先。越来越多的5G应用从辅助生产向核心领域渗透,推动各行各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变革,实现数字化转型。
但不容忽视的是,5G采用的网络切片、服务化架构等新技术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通过5G的应用,传导到应用场景,与应用场景原有的安全问题叠加,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
从防护视角看,5G安全挑战主要集中于应用和场景层面,因此保护目标还是场景,保护数据和应用是关键。
吴云坤称,5G应用场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首先5G的行业应用要非常深的植入到业务,跟业务深度结合,比如工业生产,从终端、切片到边缘计算,都要工业生产系统深度融合;其次5G场景安全防护要将5G自身的安全机制以及云网端所有的安全机制融合在一起,所以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思路,从信息化视角,安全全景视角,系统化的设计构建网络安全体系。奇安信在2020年推出了内生安全框架,就是以系统工程的思路,从甲方视角、信息化视角、安全全景视角,指引政企机构系统化的设计构建网络安全体系。
吴云坤介绍,奇安信基于内生安全框架推出了行业场景+5G安全能力框架的5G场景安全体系。该体系充分考虑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 5G 自身特点,按照端、边、云、网的5G网络架构,配合8大安全能力组件,将安全能力框架与行业应用场景结合,形成了面向行业应用场景化、安全能力系统化的 5G 安全方案。
以智慧能源的电力行业为例,其安全需求侧重“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这16字方针;而对于医疗行业,其安全侧重点主要为“数据不出院区,严防患者个人信息泄露”。对此,吴云坤总结:“5G安全挑战主要集中于应用场景层面,因此保护目标主要是场景,保护数据和应用是关键。”
而在5G场景下的数据安全,需要基于数据生命周期及数据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大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共享开放、销毁安全。做到大数据场景下的数据不失控,不被盗用,不被误用,不被滥用。“5G场景下应用安全的本质是安全左移,保护软件供应链安全成为关键。”
为了更好普及5G时代安全风险,在2021世界5G大会展览会上,奇安信携“冬奥标准奇安信,5G安全快一步”主题展区一同亮相,并通过5G行业应用安全运行体系大图和5G车联网、智能换脸等互动体验,集中展示了基于内生安全框架的5G安全解决方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如何使用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作为倾听者,帮助用户表达内心想法。许多主流AI如ChatGPT、Claude等被设计成用户的"最佳伙伴",或试图提供心理健康建议,但有时用户只想要一个尊重的倾听者。文章提供了有效的提示词技巧,指导AI保持中性、尊重的态度,专注于倾听和理解,而非给出建议或判断。同时提醒用户注意隐私保护和AI的局限性。
北京大学团队开发出WoW世界模型,这是首个真正理解物理规律的AI系统。通过200万机器人互动数据训练,WoW不仅能生成逼真视频,更能理解重力、碰撞等物理定律。其创新的SOPHIA框架让AI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在物理理解测试中达到80.16%准确率。该技术将推动智能机器人、视频制作等领域发展,为通用人工智能奠定重要基础。
人工通用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外星智能形态。传统AI基于人类智能模式构建,但AGI和ASI一旦存在,可能会选择创造完全不同于人类认知方式的新型智能。这种外星人工智能既可能带来突破性进展,如找到癌症治愈方法,也可能存在未知风险。目前尚不确定这种新智能形态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以及我们是否应该追求这一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技术突破。
香港大学和蚂蚁集团联合推出PromptCoT 2.0,这是一种让AI自动生成高质量训练题目的创新方法。通过"概念-思路-题目"的三步策略,AI能像老师备课一样先构思解题思路再出题,大幅提升了题目质量和训练效果。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和编程任务上都取得了显著提升,为解决AI训练数据稀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