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IPv4地址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宣布告馨,尤其在亚太地区,普遍使用的C类地址空间更加紧缺。据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统计,IPv4地址在2011年8月就已基本耗尽,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启用新的IPv6地址将成为主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IPv6始终没有在中国得到全面落地,个中缘由众说纷纭,其中业界普遍的说法是针对IPv6的防火墙技术还不完善,无法做到有效隔离,因此安全问题成为推迟IPv6部署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此我们不置可否。
面对IPv4地址紧缺,我们是如何应对的
以往,我们为了应对IPv4地址空间的不足曾做过很多努力,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子网技术和超网技术(CIDR)。这两项技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v4地址的利用率,解决了IPv4地址类别之间差异过大、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另外,利用私网(NAT)技术对IP地址进行重用也非常普遍,同样也能实现对IP地址空间的扩展。现在我们经常在电脑上看到如192.168.1.10这样的IP地址,这些都属于私网地址,通过此技术利用端口号进行地址转换之后能够实现IP地址的极大扩展。
总之,这些技术都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短缺,而发展起来的“权宜之计”,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IPv4地址总空间不足的问题。
切换到IPv6已经箭在弦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兴起,更加速了中国对IPv6地址的迫切需求。在GNTC 2017全球网络技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目前我国IP地址属于动态分布,无法实现地址与计算机、人、物体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更换新一代IPv6地址协议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
另外,邬贺铨表示,“中国是最需要IPv6的国家,但中国的IPv6地址占比还不到0.3%,我们的互联网发展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什么原因呢?因为中国很早就没有地址了,很多运营商包括一些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商,很早就用了私有地址,IPv4的地址转换可以暂时应对地址的不足,但实际上跨过多个网络管理私有地址是非常复杂的,而且私有地址破坏了端到端的透明性,没办法对用户溯源。”
邬贺铨还指出,“目前很多应用和网站上针对IPv6的迁移严重滞后,也拖慢了国家全面部署IPv6的进度。另外还有一些做法是把网络隔离起来,认为IPv6颠覆了IP环境,只有隔离起来才安全,导致很多IPv6的部署按兵不动,这也违反了我国坚持全球一个互联网的主张。实际上美国目前还拥有很多空闲的IPv4地址,而美国却还在大力发展IPv6,原因是IPv6可以有利于对用户的溯源,有利于反恐。”
中国将建立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网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计划全面推进部署 IPv6,协同推进网络实名制,将用5到10年时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
对此,邬贺铨称,“行动计划要求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这有助于提升我国互联网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的融入国际互联网,共享全球发展成果,有利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未来的发展主动。”
另外,邬贺铨还分享了相关的行动细节,“到明年年底,要形成良性的思想驱动环境,IPv6的活跃用户数要达到2亿,在互联网用户的占比不低于20%,到2020年底,IPv6的活跃用户数要超过5亿,占比要超过50%,新增的网络地址不允许再使用私有的IPv4地址。到2025年底,我们国家IPv6的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一。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全面完成向下一代的互联网的平滑演进升级,形成全球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
全面部署IPv6意义何在
由于在IPv6协议下,IP地址数量几乎接近于无限,这也将打破现有地址资源分配的整体格局,未来将能够实现网络地址空间的自由使用。
此外,邬贺铨认为,“IPv6时代将能实现真正的网络实名制,可以说我们目前的IP地址资源是严重匮乏的,不但限制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还给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但到了IPv6时代,有了足够多的地址,我们每个人就可以实现实名制,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也将提高,网络诈骗追溯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据称,为了更好的定位用户,我国还将编写一套IP地址的分配规则,目的是让IP地址有规律可循,如同电话和手机号码的分配一样,通过区号或者号段就能判断该号码所属的区域、运营商、年代等诸多信息,未来IP地址的分配也会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管理。
最后,邬贺铨还强调要深化国际合作,“我们IPv6的发展不是关起门来,而是要密切跟踪全球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实验、技术、产业应用情况,加强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IPv6国际标准化的进程。中国要在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上做出我们应有的国际贡献。”
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由政府大力倡导的前提背景下,相信中国未来IPv6的实施部署也将真正跑上快车道,实现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就让我们一起迎接IPv6时代的到来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表示,鉴于投资者的AI炒作和大量资本支出,我们目前正处于AI泡沫中。他承认投资者对AI过度兴奋,但仍认为AI是长期以来最重要的技术。ChatGPT目前拥有7亿周活跃用户,是全球第五大网站。由于服务器容量不足,OpenAI无法发布已开发的更好模型,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投资万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
阿里巴巴团队提出FantasyTalking2,通过创新的多专家协作框架TLPO解决音频驱动人像动画中动作自然度、唇同步和视觉质量的优化冲突问题。该方法构建智能评委Talking-Critic和41万样本数据集,训练三个专业模块分别优化不同维度,再通过时间步-层级自适应融合实现协调。实验显示全面超越现有技术,用户评价提升超12%。
英伟达推出新的小型语言模型Nemotron-Nano-9B-v2,拥有90亿参数,在同类基准测试中表现最佳。该模型采用Mamba-Transformer混合架构,支持多语言处理和代码生成,可在单个A10 GPU上运行。独特的可切换推理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控制令牌开启或关闭AI推理过程,并可管理推理预算以平衡准确性和延迟。模型基于合成数据集训练,采用企业友好的开源许可协议,支持商业化使用。
UC Berkeley团队提出XQUANT技术,通过存储输入激活X而非传统KV缓存来突破AI推理的内存瓶颈。该方法能将内存使用量减少至1/7.7,升级版XQUANT-CL更可实现12.5倍节省,同时几乎不影响模型性能。研究针对现代AI模型特点进行优化,为在有限硬件资源下运行更强大AI模型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