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行业数字化进入了落地阶段。因此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云计算—也越来越被认可和接受。根据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有5个本质特征:按需自我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池、快速的弹性能力和可度量的服务。基于这些特征,云计算可以为企业创造诸如节省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和减少硬件规模等价值。
尽管如此,客户业务上云并不能一蹴而就。各种调研机构也总结了各种类型的上云障碍。比如CSOonline.com的报告就显示企业上云的四大障碍:合规和安全,运维的成本和复杂度,与现有IT基础架构的兼容性,不符合业务目标而产生的额外成本。此外,云的落地实施和迁移也对上云能否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云化转型的战略简单来讲就是“建好云”,“用好云”和“管好云”。例如某省政务IT系统面临着重复建设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分散、管理困难、设备老化严重和故障频发等问题。由于看到云的诸多好处而决定做云化转型。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上述提出的上云障碍。而这些障碍也是云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建好云”要根据业务需求通盘考虑,比如上云的战略,应用的云化,基础设施的云化和后续云服务管理等都要做提前规划;同时应用上云要有一定的演进路径或者提前的评估规划,实现上云的价值最大化和减少上云的风险。IT是要为业务服务的,云更加要贴合这个目标;根据业务目标制定云的规划设计,最终呈现业务需要的云服务种类,实现云对业务支撑的效率并且降低成本。由于云的集中特性,安全和合规是建云时要考虑的重中之重;从广义的安全来讲,云的灾备也是必须考虑的一环。
“用好云”则要考虑使云价值最大化。根据一定的评判方法制定上云路线图,并结合云迁移实现应用和业务上云。降低上云风险的同时实现云价值最大化。客户的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同时各行各业的合规要求层出不穷,云安全面临重大的挑战。
“管好云”则面临着新的挑战:底层IT设施的传统管理理念和云资源的灵活管理理念的冲突,也就是如今业界提出的“双态”运维。这要求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同时得到提升。而安全是一个持续的概念,要在运维中得到充分的贯彻。
就以上的问题和挑战,在刚刚过去的2017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企业BG IT服务部部长徐敬滨先生给出了答案:华为行业云转型服务解决方案。华为紧贴客户需求,开发了全生命周期的行业云转型服务:云咨询,云化评估,云规划设计,云迁移,云灾备,云安全和云运维。并且为帮助客户成功实施方案,华为联合业界2400+生态合作伙伴,并开发50+工具平台帮助客户云化转型,目前工具平台已经能够兼容260+种硬件设施和400+种软件型号。
上文提到的某省政务IT系统,在华为云转型解决方案的帮助下成功实现云化转型,实现了多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双活云数据中心架构,云平台全方位安全保护。客户目前云服务按实际业务需求付费,降低冗余建设开销,成本节省约30%;IT系统形成统一资源池,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到60%;运维管理服务交给第三方,政府部门聚焦自身业务,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50%。
“云的中心从基础设施向行业应用转移,行业云已成为IT新常态。企业要实现技术到业务的全面数字化,端到端的行业云转型服务是成功关键”,徐敬滨先生表示。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客户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并挖掘更多商机,华为的全生命周期云转型服务必能帮助客户在数字化时代实现商业成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许多CIO在实施AI战略时因良好初衷反而导致失败。专家指出,仅为AI而做AI会浪费资金且无实际成果,应先评估业务价值。CIO常见错误包括:让风险规避型利益相关者施加过度限制、仅依赖现成AI工具而不深度整合、在人员和流程问题未解决时强推技术转型。成功的关键是确保AI解决方案真正节省时间并带来业务价值,需要有权威的负责人推动决策,同时不惧怕小规模试错,快速迭代改进。
谷歌研究院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习人类眼动轨迹来提升视觉问答能力。该技术像训练侦探一样教会AI关注图像中的关键区域,准确率提升3-10%。研究发表于CVPR 2024,在教育、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AI向人类智慧靠近开辟了新路径。
Kahoot是一个基于游戏的学习平台,涵盖科学、历史、地理、英语和数学等领域。该平台于2023年推出AI功能,AI生成器可从主题、文档、网站或视频链接即时创建互动学习体验,帮助教师减少备课时间,让学习更具吸引力和个性化。平台支持50种语言,拥有120亿用户,还提供翻译工具和AI驱动的学习推荐功能。
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脑电图技术发现,当人们体验虚假听觉(即"听到"实际不存在的语音)时,大脑的神经活动模式与听到真实声音时几乎相同。研究揭示了大脑会根据语言经验和上下文自动"填补"缺失的语音片段,这一发现对理解听觉障碍、改进助听设备以及开发更智能的语音识别系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