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 2.0时代正在快速到来,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大中型企业将越来越多地使用云,它们日益成为上云的主角。IDC分析,到2021年,由服务提供商建设的数据中心将是企业建设数据中心的2.5倍。多数应用负载已经或正在迁移到云上,不仅是Cloud 1.0时代的Web应用、移动应用、存储密集型应用或客户服务等,还包括大中型企业更为复杂的业务流程和处理的应用、信息密集型应用以及历史遗留的传统工作负载等。
要满足这些业务场景更为复杂的上云需求,云服务商不再是提供云主机、云存储或是负载均衡那么简单,而是要像传统意义上帮助企业构建IT基础架构一样,全面而深入地帮助企业进行IT基础设施云化、生产系统的云化、业务流程的云化,这时云要做的是去适配大中型企业的业务,考验的也正是云的综合实力。
在刚刚过去的HUAWEI CONNECT 2017(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高调发声,要将华为云打造成为全球“5朵云”之一。在华为看来,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遥远,在创新成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社会变革驱动力的今天,云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综合创新,云也需要综合实力,华为云就是具备综合实力的代表之一。
就像华为轮值CEO郭平在大会上强调华为云的技术基因时说的那样,“华为有30年的研发积累,华为下定决心强力投资,打造云平台,不断增强大数据/AI等新能力,满足客户业务升级、创新的需求。”“华为云靠技术和服务变现。”
华为IT产品线副总裁黄瑾从硬件、软件、数据、联接、架构、混合云6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华为云的立体创新,其中很多方面是华为云的独有创新能力,这也体现了华为云的综合实力。
Atlas:像大力神一样提供力大无穷的云上计算能力
Atlas,被誉为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华为用它命名为新一代智能云硬件平台,意为它可以像大力神一样提供力大无穷的云上计算能力。Atlas面向公有云、AI(人工智能)、HPC(高性能计算)等场景,解决智能时代的海量数据处理挑战。
无论是智慧城市、智慧制造等智能应用依赖于对海量数据的实时查询和分析,就像一个安装有10万台摄像头的城市一年可产生1千亿条车牌记录和1万亿条人脸识别记录,对这种规模数据的处理、查询与分析将对传统的计算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
智能化时代依赖于超高计算性能的机器学习训练和推理,为了减少训练集群的规模和推理应用的节点数,需要超高性能的高密计算节点,异构计算是满足智能化超高计算性能需求的最可行之路。黄瑾总结了Atlas新一代智能云硬件平台的三大特点:异构计算,支持100+ IP Cores;硬件可编排,支持VM与GPU解耦;秒级部署,支持一键切换拓扑。
传统的硬件已经不能满足AI和云技术的需求,Atlas基于FusionServer G系列异构服务器,通过异构资源池、智能编排等关键技术,将GPU、HDD、SSD等资源池化,根据业务模型按需提供硬件资源,可提升50%以上的资源利用率,性能相比传统x86架构提升10倍以上,并大幅减少硬件机型。
随着Atlas的推出,华为还刷新了多款云上的服务,例如非常适合AI深度学习、高性能计算的P1、适合推理的PI1等,这些云服务华为云在业界率先推出。
不得不说,作为一家ICT厂商,华为在硬件上的创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为云上AI与HPC提供极致性能。
应用到大中型企业复杂生产系统中去的云上AI
AI是目前火得不能再火的技术了,构建云上AI能力也纷纷成为云服务商抢占的制高点,不过不要以为它仅是互联网厂商的专利,华为对于AI同样有极深的积累。
黄瑾用几个场景阐述了华为云上AI为华为自身业务带来的增值收益和实践:华为智能物流应用AI使集装箱利用率提升6%;智能客服引入AI使IT热线人工替代率达到65%;智能质检让平均质检时间由30分钟降低到2分钟;华为vmall商城引入AI进行实时风控,每天抵御5000万次账号攻击;并做到千万维度的精准画像,从而实现个性化推荐。
在华为HC大会的首日,华为Cloud BU总裁兼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发布华为云企业智能(EI)时,以华为智能物流举例详细阐述了AI的能力。应用EI,华为对自身全球供应链进行端到端流程优化,打通从供货预测到物流、仓储到报关、运输、签收等各个环节,实现物流的智能化转型。应用EI实现智能装箱,根据物品特征提供最佳装箱方案,而且做到集装箱3D仿真可视,整体利用率提升6%;报关环节,将EI应用于海关遵从度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汇率变化等,发现海关数据异常提前预警,实现报关一次通过,减少企业的货物积压风险;在仓储环节,应用EI实现智能仓储,例如设计最佳货物摆放分类、优化提货路径和仓储空间,将华为的仓储运作效率提升10%。
华为云不仅能提供深度学习,图分析,搜索等平台类服务,也提供丰富的图片标签、智能审核、图像重建、易报关-OCR等AI服务,让企业更智能。例如,深圳智慧交通在华为的支持下,由人工智能平台预筛选违章图片,可提升约10倍的筛选效率。
在云上AI方面,华为云打造开放平台并和众多的伙伴一起联合创新。黄瑾介绍说,“我们和佰伶科技打造智慧社保解决方案,帮客户实现骗保的稽查、扩面征缴;和商汤科技打造平安城市解决方案,加入特征向量压缩和特征向量搜索之后,能够实现实时的检索、精准的定位;联合云天励飞推出智慧商城,能做到千亿图像级定位,解决商城里面负面人员及时告警,同时对购物信息进行智能统计、对人员轨迹进行立体呈现;此外华为还联合达索打造智能制造,联合飞利浦打造智能应用,和中软国际一起开发金融实时风控方案等。”
FusionBridge:满足企业云化的多种选择
当然,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不是企业的唯一之选。IDC分析,到2018年,85%以上的大型企业将采用混合(多)云的IT环境,华为深知这一点,并发布开放异构的FusionBridge混合云解决方案,这可谓华为在混合云市场放出的一个大招。
它可提供跨云的统一服务目录,屏蔽客户使用多云平台的差异化;通过HyperContainer实现无差别的跨云业务镜像,结合跨云Overlay网络自动化,统一vAPP部署服务,轻松实现客户业务跨多云分布式部署和按需扩容;通过统一的图形化运营/运维Portal帮助客户简化跨云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
Entel是智利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它是华为FusionBridge的受益者,利用FusionBridge,Entel Secure Cloud实现了Entel和AWS的混合部署,Entel资源与AWS资源完全整合在一起。他们可以实现自动部署网络,并通过同一界面进行混合云资源的管理配置和监控,资源的使用情况和状态直接显示在监控界面上,从而降低维护成本和多云操作带来的工作量,并实现各云之间无缝对接和一致的用户体验。
据介绍,FusionBridge支持管理VMware、VRM、容器等多种资源。
黄瑾总结了FusionBridge 6.0的三大特性:“Unified”,统一API、服务和管理;“Flexible”,应用灵活部署,业务快速上线;“Reliable”,云间安全连接,跨云高效备份。以及四大应用场景:业务扩容、数据备份、弹性伸缩、分层部署。
所以,有了FusionBridge,企业部署混合云不再复杂和繁琐,而是快速便捷步入混合云,并享受本地云端无缝的混合云体验。
小结
说到这,你也许已经看得出,华为云打造全球“5朵云”之一并不是口头说说,而是用一个个技术创新践行着这个目标。当然,这里列举的创新并不是全部,正如开文所说的,还包括软件、联接、架构等诸多创新。再说,除了创新,华为还有作为一家领先的ICT厂商所积累的品牌、市场、渠道等一系列综合实力优势,五朵云中占其一,华为并不是妄言。
此外,对于Cloud 2.0时代上云的主角——大中型企业,华为对其更了解,就像郭平所说的,“华为是‘长于云’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华为内部的IT架构就极其复杂,因此,华为能深入理解全球化大企业的需求和挑战,从而协助政府和大企业实现数字化。”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