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网络频道 08月09日 北京报道:在创新问题上,来自深圳市泰信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TiCOMM)(以下简称:泰信通)的创始人兼CEO刘昱始终认为,革新的重点并不在于推出一项技术、更新一种产品或设备,做一些换汤不换药的事情,而是要让用户的工作方式彻底得到转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革新的不是技术,而是工作方式。
泰信通创始人兼CEO刘昱发表“开放•融合•革新——泰信通SDN实践之路”主题演讲
基于这样的认识,泰信通提出了“开放•融合•革新”的产品理念,在近日召开的“2017全球SDNFV技术大会”上,刘昱专门做了主题为“开放•融合•革新——泰信通SDN实践之路”的精彩演讲。演讲中,刘昱详细阐述了IT和CT融合趋势下,如何从开放、融合、革新的角度让SDN技术落地场景、服务最终用户,并创造性的提出建立网络APP STORE的相关解决方案。
左起:泰信通创始人兼CEO刘昱、泰信通CTO谭培龙
据悉,作为聚焦于SDN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泰信通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聚焦在SDN标准专利、架构、设计、研发与实施和技术服务领域,并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和前沿技术驱动为导引,研发投入超过收入40%,超过80%员工从事研发及技术工作,公司管理及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世界五百强企业。
“开放•融合•革新”——独具特色的产品理念
秉承“开放•融合•革新”的理念,使得泰信通产品方案独具特色和竞争力。刘昱表示,不同于以往大家所理解的开放,泰信通所说的开放体现在:自研综合管理系统、控制/接口/虚拟化中间件、云网Functions,对接通用、多厂家基础设施(硬件、NFV)。
泰信通SDN云网一体化:开放•融合•革新
刘昱解释到,“开放更多集中在设备层面,设备可以即插即用,从中间件角度我们开发了很多核心技术,在一个平台上可以实现多个厂家设备的相互兼容,实现对用户的统一性平台,实现云网一体化管理,比如可以跟VMware、OpenStack相互集成,使其可以在一个平台下既管理云又管理网,这些都可以做到,甚至将来可以达到你在淘宝上买台设备,插到这个平台上就可以使用的程度。”
而要达到这样的兼容度,和核心技术的开发、大量的兼容性测试是密不可分的,刘昱表示,“解决设备间的兼容性问题是泰信通产品能够立足于SDN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实际上我们借助每个项目的机会跟不同厂家不同型号设备及接口之间都做了大量测试。可以说,从产品设计之初就已经建立了类似中间件的概念。”
泰信通SDN云网一体化平台:产品优势
云网融合:统一管控
而融合主要体现在:云网融合,编排器融合,应用系统融合,运管维融合和安全融合。刘昱进一步解释,“除了和云的融合,还有和网络功能的融合,比如和传统的网络地址转换、地址分配模块、深度报警解析模块、负载均衡模块,这些网络功能的融合能够构建一个基于SDN的服务链。除此之外,是对安全的融合,由于数据中心内部的安全级别已经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流量模式的变化使得一定要用SDN的方式把安全的颗粒度降低,另外安全要延伸到每一个数据流,这些都是传统防火墙所不能实现的。”
另外,从革新的角度,刘昱表示,开放方案能够破除烟囱式的构建方式,SDNFV及融合方案通过集中管控、自动化运维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式能够打破“人肉运维”的壁垒。
打破“人肉运维”壁垒
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换
对此,刘昱还抛出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就是SDN来了之后会不会让我们很多IT工程师集体失业,刘昱认为这恰恰相反,“IT运维人员应该去做以业务为中心的网络规划设计,做网络策略/规则的设计,而不是每天敲着命令行去配设备,把技术和经验,以及时间都浪费在某个单点问题上,而是要看到整网未来的方向,要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换。”
用户自助服务
而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这种转换,就意味着IT部门必须要参与到企业的业务规划当中,刘昱举了一个金融客户的例子,“比如IT部门要参与银行业务规划,支持微信银行业务上线,而明年可能还会支持用户的无卡取现,这些新业务都需要靠IT系统去支撑,所以IT部门就必须参与到企业的业务规划、流程设计,通过开发新的技术来实现新的业务模型。”
所以,刘昱认为SDN是能够彻底帮助IT部门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去转身的一个机会,这也是泰信通所谓变革的真实内涵之一,而在创新方面,泰信通拥有包括一体化转发、全局可视、SDN网络分片、云网融合等技术在内的多项专利优势技术。
实现端到端全局可视化
对于可视化而言,一直是很多企业所重视的一个领域。而泰信通所提出的全局可视化能力,其中包括:设备可视、链路可视、路径可视,以及流量可视。刘昱讲到,“路径和链路是不一样的,链路是谁与谁连接,这方面泰信通有自己的专利算法去计算链路,去做最优路径的选择。”
实现端到端全局可视化
目前,对于运营商而言,很多情况是需要看到租户链路的具体情况,比如某个租户当前所使用带宽的情况和其剩余带宽的情况都要能够直观的呈现出来,这就必须实现对流量和路径的可视化,刘昱表示,“这些功能必须通过SDN来实现,传统方式很难做到,对流量的可视化更是如此。用户只要通过我们的平台就会实现任意一个端口、任何一个流量颗粒度的流量复制以及分析,这对于运维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泰信通基于SDN技术对传统路径选择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将包括用户策略、付费情况,及网络当前链路状态等多种因素,结合网络延迟、抖动等指标、用户业务类型做出综合选择网络链路的一种全新路径选择模式。
市场定位及服务理念
从对市场定位的角度来看,泰信通从2016年开始逐渐推进市场,现在已经拥有包括:IDC、ISP、政府、金融、运营商、军队等多个领域的诸多客户项目。刘昱表示,“能够植根于这些领域,并长期为某个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及服务并不容易,从行业的专业性角度出发,企业必须要能够持续跟进具备行业特性的技术研发能力,这也是泰信通作为一家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优势所在。”
同时,刘昱还表示,“泰信通深信互联网及CT、IT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不断创造新的商业机遇,同时也会给ICT基础设施的运、管、维提出更高要求。泰信通决心同客户共同面对挑战,坚持‘客户第一,开放创新,协作共赢,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与产业链伙伴携手合作、不断创新,为客户打造开放、融合、智能、高效的SDN云网基础设施操作平台。”
也正是因为对网络市场有着超前的意识,同时具备传统优势网络核心技术的基因,再加上 “开放•融合•革新”这种独具特色的产品理念,最终使得泰信通从众多SDN企业中脱颖而出,散发出与众不同的企业气息。最后,我们也十分期待,泰信通今后能够带来更多、更新的SDN解决方案,彻底改变传统IT、CT的工作方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