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5G的期待,让刚刚过去的世界移动大会(MWCS 2017)格外“热闹”,“2020年5G规模商用”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对于5G来说,大众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比4G更快,也不仅仅关乎手机等移动设备。5G的落地将改变一系列应用体验和诸多行业创新,例如自动驾驶、智慧城市、虚拟/增强现实等,它们将由5G带来的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和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等特性加速未来科技的到来。
当然,5G的落地需要全产业链的合作,包括标准推进组织、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提供商、终端及应用提供商等,MWCS中,几百家相关厂商参与此次展览。
在5G产业链中,芯片厂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英特尔对于5G的投入值得关注。虽然在此次MWCS展览中英特尔没有设置展台,但是他的身影却出现在了不少地方,例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诺基亚上海贝尔、中兴通讯、H3C、HPE等合作伙伴的展台中,英特尔是5G的赋能者,当然并不是芯片。
英特尔赋能加速5G落地
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兼5G网络基础设施部门总经理林怡颜
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兼5G网络基础设施部门总经理林怡颜参加MWCS,几天的时间她的行程排得很满,无论是在论坛会议中分享英特尔对于5G的观点,还是出现在与合作伙伴联合发布解决方案的现场,是因为英特尔正从端到端赋能合作伙伴加速5G落地。正如她在接受至顶网采访时说的那样,“英特尔希望与各方一道,共同加速5G时代的到来。”
在本次世界移动大会上,英特尔与中国联通、诺基亚贝尔、腾讯云展示了面向5G网络的MEC智能场馆商用部署解决方案,中国联通面向5G网络的MEC智能场馆解决方案首次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中心实现商用部署。英特尔还与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联合展示了基于容器技术支持NFV应用微服务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基于英特尔技术的最新中国联通vCPE云专线产品也亮相本次展览。
· MEC将网络和云进行了无缝连接,将成为5G时代的必选项。上海梅赛德斯奔驰中心MEC智能场馆解决方案基于英特尔至强高性能通用云基础设施,将诺基亚贝尔MEC虚拟化网络功能部署于用户侧,形成轻量级Edge-Cloud系统,并将腾讯云云视频直播系统部署于该边缘云中,实现场馆内近乎零时延的互动直播。该方案具备贴近客户、超低时延、超大带宽、可实时接入网络和内容服务的特点,MEC也将成为5G时代下智能交通、无人驾驶和增强现实等应用的必选技术。
· 英特尔与中兴通讯、中国移动共同合作,精准定位了Cloud Native和NFV两者进行融合所面临的几大技术挑战,此次展示了三方基于容器技术支持NFV应用微服务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借助DPDK加速容器网络连接、基于Multus技术加速容器平台层、英特尔为Kubernetes提供节点功能发现功能等。
· 中国联通vCPE云专线产品亮相,这是国内电信运营商在vCPE领域的重要突破。英特尔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方案,显著提升了vCPE的处理和转发效率。例如利用英特尔QuickAssist技术对其VPN服务的IPSec加密/解密进行加速;提供基于DPDK技术进行性能优化等。
5G:融合通信与计算,将商机带给垂直行业
在英特尔看来,5G是通信和计算的融合,电信运营商把握住5G网络转型,将给自己和垂直行业带来商机。“通信X计算X垂直行业”的乘法效应,是5G的网络转型之路和释放的潜力。
用林怡颜的话说,“4G到5G要解决低时延、高传输率、大连接的问题,解决方法不能只靠通信,一定要把计算加进去。”为什么?她以到美国航空公司参观交流的经历举例,航班在起飞及降落的45分钟时间要下载及传输航空数据,依靠目前的通信只能传输20%-30%左右的数据,就算5G有多好的速率,到时也不能完全进行数据传输。这时,需要加入计算、存储等,并通过数据分析把有价值的数据通过通信上传,大量的数据在本地进行计算、存储、处理。
电信运营商将5G的能力带给垂直行业对于彼此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例如让无人驾驶汽车与路上其他汽车和路灯等交通基础设施近乎实时地“沟通”,让电子竞技“不稳定因子”的网络延迟成为过去时,让增强现实中的游戏角色变得更加智慧、敏捷,让真正的智慧城市成为现实等。电信运营商可向垂直行业提供定制化、差异化服务,重塑网络的价值。过去几年中,电信运营商与OTT厂商竞争中处于被动,5G对于其来说是一个机会,并有望改变这一状况。
怎么抓住这个机会?在英特尔看来,通用化和IT化是构建5G平台的基石。5G平台首先必须是一个通用的平台,以实现资源虚拟化、功能可重构等。这样对于运营商和其它用户而言,他们才能有充分的自由度在上层根据新的业务需求,去构建新的应用。
所以,在5G的大潮中,英特尔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平台,去简化通信本身存在的壁垒,以做连接通信和计算的桥梁作用,无论是提供SDK还是API,去加速运营商网络和行业应用创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虽然生成式AI能够快速编写代码,但编程的核心价值并非仅在于编码本身,而在于培养计算思维。编程教会我们抽象化思考、资源调度、延迟执行和贪心优化等思维框架,这些技能在商业决策、项目管理和战略执行中同样适用。在AI加速发展的时代,不具备计算思维的领导者将无法评估AI输出的质量,成为盲目的决策者。真正的竞争优势属于那些能够像程序员一样精确、结构化思考的人。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LA技术通过将AI视频生成中的注意力权重智能分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权重采用差异化计算策略,成功实现了95%的计算量减少和20倍的速度提升,同时保持视频质量不变,为AI视频生成效率优化开辟了新思路。
OpenAI正式发布Atlas浏览器,集成ChatGPT功能,支持文本和语音控制网页交互。该浏览器基于Chromium开发,支持Chrome扩展,提供智能代理模式完成复杂任务。用户可通过侧边栏调用ChatGPT分析网页内容,AI能记忆浏览历史并协助完成购物等多步骤操作。然而隐私设置默认开启数据训练共享,引发安全担忧。
斯坦福大学等机构联合提出多人Nash偏好优化(MNPO),突破传统双人训练局限,让AI在多人游戏环境中学习处理复杂非传递性偏好。该方法通过时间依赖设计,让AI与历史版本对话练习,在所有主要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方法,在Arena-Hard中甚至超过GPT-5,为AI对话系统训练提供了更贴近真实世界复杂性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