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网络频道 04月27日 综合消息: 美国思科公司前CEO约翰·钱伯斯曾有一句被广为流传的名言,“新经济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下的中国,每一位执掌初创企业的经营者对这句话都有深刻的感受:一方面企业要快速应对业务爆炸式增长,利用创新产品提升客户体验,争做行业“快鱼”;另一方面又要控制人员和投资的过快增长,不能做“死鱼”,对这两者的拿捏把握直接关系企业的生死。 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格医药)作为一家2012年登陆创业板(300347)的年轻企业,利用创新的IT架构,以一支精干的IT队伍支持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还提升了客户体验的故事,对很多“双创”企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快鱼”时代的挑战一:快速满足客户需求 提升客户体验
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药企都面临研发成本越来越高,新药上市审批越来越严格的挑战。通过产业链分工,将研发中的部分环节外包给具备比较优势的外包公司成为制药企业控制成本和分散风险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就催生了一个新行业——CRO(合同研究组织)。泰格医药的创始人正是看准了药企的这一需求,于2004年创立了公司,并在十几年的时间内跻身少数有能力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本土CRO企业之列,业务遍及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泰格医药在享受业务增长的同时,也感受到客户需求的变化,尤其是客户对服务响应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药企希望方便快速地了解临床检测的结果,从而及时调整自身研发工作安排,这对加快新药上市抢占市场,降低研发风险,确保企业收益都十分关键。但是对于临床试验分析这种数据密集、计算密集,又对数据安全有很高要求的业务,要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谈何容易。一方面庞大的临床试验数据给IT系统带来了巨大的传输、存储和分析压力,用两天传输一个数据包,用一天做一个有效性分析,都是很平常的事;另一方面,公司传统的IT架构支持迅速扩展的业务都有些力不从心,更难有潜力提升速度。
9分钟 VS 90分钟,超融和打造超级客户体验
好在以创新满足客户需求的理念融入了泰格医药的基因,公司年轻的IT团队在接触到云计算的概念后,提出了建设业内第一个私有云平台的想法:用一个统一的云平台管理试验数据,运行分析应用,这既节省了数据传输时间,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资源缩短处理时间。药企也可以在获得授权后,随时登录云平台获得临床试验数据。
想法虽好,泰格医药也知道云平台技术复杂,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后期运维更是复杂,业内不乏失败的先例。尤其是考虑到公司对数据不能有任何泄漏与丢失的要求,泰格医药高级信息技术总监李铭一时也有几分踌躇。
幸运的是,李铭不久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思科推出了集网络、计算、存储和虚拟化集中管理于一身的超融合系统HyperFlex。HyperFlex不仅具备强大的数据优化能力,而且支持统一管理,可面向更广泛的工作负载和使用环境,激发超融合的全部潜能。该系统内所有软硬组件在出厂前都经过验证和测试,开箱以后可以迅速工作。而且系统能管理多份拷贝,有效保护数据安全。李铭感到HyperFlex好像就是为泰格医药而生的,自己的想法快要实现了。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经过泰格医药与思科的共同努力,基于HyperFlex的私有云平台很快就上线了。“平均来看,思科HyperFlex系统的运算效率,至少比原来高了50%,一些应用甚至快了90%。现在客户可以很快看到检测数据,了解试验进展。”李铭还举了一个例子:“以前我们运行数据更新应用,最快也要90分钟,但现在只需9分钟就可以了。”
从90分钟到9分钟,创新不仅让泰格医药的IT系统涅磐重生,也让药企客户的体验上了一个台阶,更加巩固了泰格医药在客户心中的专业地位。
“快鱼”时代挑战二:如何用有限资源支撑业务迅速扩展
资本和人员都十分有限的初创企业,如何提高运营效率,应对业务的飞速增长,是一个关系企业能否持续经营的问题。
以泰格医药为例,自2004年成立,至2016年底仅在中国内地就建立了60多个服务机构,海外还有十家分支机构,拥有超过2500多人的国际化专业团队。公司还在不断进行并购,拓展全球业务。
然而泰格医药又是一家典型的“重”数据,“轻”IT的企业。“重”数据不但指数据分析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指数据容量增长快,尤其像影像业务的数据量都是逐年呈几何级数增长。“轻”IT是指公司的IT团队长期以来都保持了精干的规模,总部IT团队区区十个人既要确保核心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又要支持各分支机构的IT需求。
这一“重”一“轻”曾经颇让李铭头疼,一则是IT系统越来越庞大,相应的管理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而IT人员却捉襟见肘。二则是有限的IT人员整天忙于应付各种事务性需求,无暇思考IT系统的长远规划。以分公司部署新服务器为例,总部IT人员从购买设备到现场安装配置要花2~4个星期,其中每台服务器的虚拟化配置就要1~2个小时。三则是为了提前应对数据量增长,常常要提前购买许多设备,造成大量资金占用。
2-4周VS15分钟,IT人力物力成本同步解决
随着基于思科HyperFlex系统的云平台上线,这些令李铭焦虑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首先,得益于HyperFlex系统高度融合的架构,设备出厂前就已将软硬件调试好。现在分公司再进行新硬件部署,总部IT人员通过管理界面,仅仅15分钟就能完成相关计算资源的分配和迁移;服务器的虚拟化配置也仅需16分钟!而且泰格医药的IT人员还利用系统附带的 UCS Director 软件提供,定制开发了云管理平台。现在可以轻松地管理总部和分支IT系统中的每一台设备。IT人员终于从繁重的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了。
另外,HyperFlex“随使用,随购买”的特点可以令企业根据业务的增长,循序渐进扩展IT系统,降低了初期的资本开支。
作一条创新的“快鱼”
泰格医药的例子生动地诠释了一点:对于资源有限的创业企业,创新性的利用IT技术,是一条把自己打造成行业“快鱼”,进而获得高速成长的捷径。李铭对此深有体会:“2016年是泰格医药创业的第12年,营业收入仍保持26%的高增长。云计算平台保证我们业务高速、安全的发展,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也把我们IT部门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无论在效率、安全、扩展性还是成本方面表现都让我们很满意”。
而为泰格医药提供解决方案的思科公司,本身也走过了一条从白手起家,到依靠不断创新一点点壮大,最后跻身财富500强(2016年排名第183位)的成长之路。更可喜的是,思科响应中国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广州建立了中国创新中心总部,将自身创新的经验、技术和产品分享给更多的中国企业,帮助这些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相信我们不久就会看到更多像泰格医药这样的“快鱼”企业涌现出来。
来自华尔街见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里云CEO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AI需求增长如此迅猛,以至于服务器部署速度无法跟上客户需求。公司正在对GPU进行配给制,优先满足使用全套阿里云服务的客户需求。过去12个月,阿里巴巴在AI相关基础设施上投入1200亿元人民币,预计三年预算可能超过当前的3800亿元。阿里云智能集团季度营收达56亿美元,同比增长34%。
这项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腾讯开发的LaSeR技术,发现了AI在生成答案最后一刻会无意中透露对答案质量的评估。通过观察这个"最后一词效应",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让AI高效进行自我评估的方法,在几乎不增加计算成本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AI的自我验证能力,为构建更可信的AI系统开辟了新路径。
OpenAI为ChatGPT推出"购物研究"新功能,恰逢假期购物季。该功能面向免费和付费用户开放,支持移动端和网页版。用户询问购物问题时,ChatGPT会提供个性化购物助手服务,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用户筛选价格、用途和功能偏好。该功能基于专为购物任务优化的GPT-5 mini版本,从优质网络资源获取产品信息。OpenAI计划推出即时结账功能,允许用户直接在ChatGPT内购买商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的NEO模型颠覆了传统视觉语言AI的设计思路,从模块化拼接转向原生统一架构。仅用3.9亿图文配对数据就实现了与大型模块化系统相媲美的性能,证明了端到端训练的有效性,为AI系统设计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