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与运营商共建校园网的模式下,校方希望公平引入多家运营商,运营商也需要快速拓展更多学校。但是,如何既保障校方和运营商双方的管理与运营,又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网络体验?日前,燕山大学充分考虑学校、学生、运营商的三方诉求后,采用锐捷高校智慧运营BRAC解决方案,全面满足了联合运营模式下的多方需求,树立起“三方共赢”的新标杆。
三方“矛盾” 筹建新共享平台
燕山大学(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现有在校生38,000余人。燕山大学校园网始建于1998年,历经多次升级改造不断发展,截至目前,已建立了覆盖东西校区、三层架构的大型校园网络,以及较为完备的网络环境和基础服务体系。然而,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时代,校园内网络基础设施的多方重复建设、学生上网行为数据采集和利用等方面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造前,燕山大学和其他高校有着类似的问题,学生宿舍第一张网络是由运营商建设的。合作初期解决了学校资金紧张问题,加速推进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然而随着合作的深入,引进第三方直接参与校园内基础网络建设的方式,也带来了校园网出口的管理权不清、归属权不明等问题,为学生宿舍网的精细化管理和运维支撑留下了矛盾和难题。
对于上述问题,校方有明确态度:“学生是消费主体,根据上网体验、上网资费来自由选择运营商服务是学生们的诉求,但校园网现有平台在技术层面还缺乏提供此类服务的能力,无法为运营商、学生提供公平服务、资源优选的条件。其次,燕山大学宿舍网络一直脱离于校园网的管控,特别是运营商投资的网络部分,无法对学生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两点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这样才能体现出校园网服务于师生的建设初衷,达成校园网开放、灵活、便利的建设目标。”
紧抓机遇“BRAC智慧运营方案”快速落地
2016年,恰逢燕山大学入选河北“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调整。借此契机,为更好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需求,学校决定融合多家运营商网络,实现师生用户的全网统一认证和管理。
针对学校提出的具体需求,锐捷网络对原有网络环境多次摸底,提出了以SAM+(认证计费管理平台)为产品核心的BRAC(Broadband Remote Access Concentrator,远程接入集中器)智慧运营解决方案,并部署锐捷RG-RSR77系列路由器、RG-UAC 6000统一上网行为管理和审计系统、RG-N18000系列交换机。
在BRAC方案中,校方通过SAM+认证计费管理平台实现对学生上网的精细化管控,学校可以结合时间、地点、身份、服务等要素设定用户上网策略。RG-UAC 6000-X100统一上网行为管理和审计系统部署在出口实现对用户上网的PPPoE帐号及详细的上网行为记录。锐捷RG-RSR7708-X路由器为出口路由器设备,实现用户准出认证,并对所有师生的PPPoE代理拨号以及联动选路提供响应。RG-Newton18000云架构网络核心交换机同时对宿舍区学生上网进行准入认证,采用了更加稳定、可靠的嵌入式系统交换架构,达到了校方对认证计费系统高性能、高稳定、易部署的产特性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BRAC智慧运营方案通过RG-RSR77-X与SAM+的BRAC对接组件,代理终端到运营商BRAS进行PPPoE拨号上网,无需与运营商认证系统对接,避免对运营商AAA造成对接风险,节省了跨级流程审批时间,促使方案迅速落地。
对于该方案,校方表示认可,运营商也消除了与省公司3A对接复杂处理和审批繁琐的担忧。在实际部署过程中,锐捷仅用一个月内就让整个方案平稳落地,做到了终端用户平滑过渡,解决了学校和运营商的后顾之忧。
公平竞争 平台用户快速攀升
以SAM+为产品核心的BRAC智慧运营解决方案,为三家运营商提供了公平竞争平台。首先,运营商都可以通过“固移融合套餐”的形式经营校园网市场,形成了统一的接入模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其次,学生更可以根据上网体验,自由地切换运营商服务,而三家运营商为争取留住用户,都在努力提升用户体验,用良好的网络服务吸引学生。此外,BRAC智慧运营方案还实现了校内师生上网的统一认证管理,有直接溯源、信息推送、流量提醒、行为审计和管理等功能,可以按照学校设定的条件,监控和统计各出口的用户数据情况。
最终,不但学校之前的网络管理难题得到解决,运营商通过学校提供的平台顺利进入校园网,学校用户的上网体验也得到很大的提升。BRAC智慧运营方案落地之后,学校总开户超过40000人,开户数比例高达99.5%,最高上线用户数达到30000余人,这些数据成为BRAC方案成功部署的最佳注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宏碁Aspire 14 AI在Costco售价500美元,成为最便宜的Copilot Plus PC。该笔记本搭载英特尔Lunar Lake处理器,拥有现代化配置而非过时组件。配备16GB内存和1TB固态硬盘,电池续航近19小时。虽然设计和显示屏表现一般,但整体性能出色,AI处理能力达到40万亿次操作每秒,是预算有限用户的优质选择。
CORA是微软研究院与谷歌研究团队联合开发的突破性AI视觉模型,发表于2023年CVPR会议。它通过创新的"区域提示"和"锚点预匹配"技术,成功解决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大挑战——开放词汇目标检测。CORA能够识别训练数据中从未出现过的物体类别,就像人类能够举一反三一样。在LVIS数据集测试中,CORA的性能比现有最佳方法提高了4.6个百分点,尤其在稀有类别识别上表现突出。这一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零售、安防和辅助技术等多个领域。
博通公司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每股收益1.69美元,营收1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公司获得来自新客户的100亿美元定制AI芯片订单,推动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超3%。AI相关营收同比增长63%至52亿美元,预计第四季度将超过62亿美元。公司专注为超大规模云基础设施提供商设计定制芯片,已成为英伟达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年内股价上涨32%,市值超1.4万亿美元。
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重庆大学、北航发布T2R-bench基准,首次系统评估AI从工业表格生成专业报告的能力。研究涵盖457个真实工业表格,测试25个主流AI模型,发现最强模型得分仅62.71%,远低于人类专家96.52%。揭示AI在处理复杂结构表格、超大规模数据时存在数字计算错误、信息遗漏等关键缺陷,为AI数据分析技术改进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