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Wi-Fi,eLTE在网络质量、稳定性、延迟上有明显的优势,它以LTE技术为基础形成的行业无线专网解决方案在关键时刻值得信赖,所以它多用于安防、公共安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油田、水务等关键行业和领域。
虽然如此,eLTE此前却并不“亲民”,一是门槛很高,对于行业市场来说大部分接触的是有线,包括Wi-Fi也可以算是有线网的延伸,并不是从移动通信技术出发,所以对eLTE这种严格意义上的无线技术来说,较多面临技术、运营、经验积累不足。二是资金门槛,传统上来说eLTE的项目动则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并不是所有的方案提供商能运作此类项目。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无线频点需要向国家申请,在有的国家可能需要花费几十亿美金购买频率。所以,这些挑战无形上加大了eLTE的落地门槛。
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7
在2017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中的eLTE专场论坛中,华为企业BG中国区无线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赵星给出了一个数据,在华为中国区6000多家合作伙伴中,过去三年与华为eLTE产品有过交集和合作的伙伴不到1%。
问题来了,既然eLTE有这么多的优势,又该如何向更多的行业市场部署和应用?华为在eLTE宽带接入和集群方面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把此类方案移植到更多的行业市场也成为它一直思考的问题。
不过,在“宽窄一体,无线物联—eLTE无线全联接,物联产业新升级”论坛中,华为企业无线产品线总裁彭建华喊出了这样一句话,“对于eLTE以前面临的困难,诸如频谱问题、标准问题,我们都已经解决准备好了,现在这个时候是需要合作伙伴们去接触和拥抱eLTE,共同把产业做大。”
彭建华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华为如何消除了eLTE面前的门槛?
面临诸多挑战,华为在生态伙伴大会上发布了eLTE宽窄一体无线物联解决方案,它专门为行业市场开发,在授权与非授权频谱上,融合了宽带和窄带的物联方案。
首先是eLTE-IoT解决方案,华为将它由运营商的频点移到开放频点上,面对开放频点的挑战,例如怎么保证不受干扰和质量,赵星表示华为已经攻克这些难题。据了解,eLTE-IoT解决方案采用免授权的Sub-GHz频段,免去了企业难以申请频谱的困扰。它考虑开放频谱的共享特性可能引发的干扰,采用跳频等先进技术避免外部干扰,提高可靠性;同时采用先进的纠错码、快速纠错能力保障ISM开放频谱的可靠连接。
其次,eLTE-U方案创新地将LTE技术用于2.4G/5.8G频谱上,能够可以获得更大的覆盖,更加稳定的覆盖以及更高的移动性。它无需频率申请,复用WiFi频谱(5.8GHz),打破了无线部署瓶颈;覆盖面积为WiFi的2~3倍,而相同面积下的站点数仅为WiFi的1/6;最大并发用户数为WiFi的6倍,且多用户下的时延<50ms;支移动性强,持LTE的切换技术,保证160km/h移动速度下业务0中断。
华为eLTE宽窄一体无线物联解决方案具备一网多业务、高性能、工业级、可靠连接等特性。同时它给合作伙伴带来的价值是可参与、可负担、可扩展,特别是窄带物联网,它打破了运营商的垄断,由于它联接的是物而非人,所以不存在漫游需求,区域化的特点可以让合作伙伴完全运作起此类项目,当然需要合作伙伴想清楚一个商业模式,更多的价值也将由伙伴们挖掘。
赵星说,华为把所有的模块全部开放出来,相当于给了合作伙伴一个乐高,怎么搭、怎么用,行业伙伴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据介绍,天津电力采用了华为基于4.5G技术eLTE宽窄一体解决方案,综合运用1.8G LTE,免授权频段eLTE-IoT和eLTE-U先进技术,用于解决运检、营销、基建、物资和通信多种业务需求,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所以,过去你也许认为eLTE或者NB-IoT高大上遥不可及,现在华为正联合合作伙伴将高质量、高可靠的无线网络接入推向更多行业市场,未来eLTE无线全联接近在眼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文章探讨了CIO在2025年应该重点投资的五个AI领域:可信工作流的代理AI、智能文档管理、营销客户数据需求、从数据驱动转向AI驱动、重新审视IT架构以支持AI目标。这些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效益,同时成为长期财务回报的倍增器。CIO需要在这些领域制定务实的AI应用策略,简化平台,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Instabase 公司完成 1 亿美元 D 轮融资,估值 12.4 亿美元。该公司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可从多种文件中提取信息并标准化。新资金将用于增强数据提取、分析和搜索功能,以满足企业 AI 需求。
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正展现出惊人潜力。从生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效果图,到创造无限游戏世界,AI 正逐步改变设计流程。尽管人类仍是核心创作者,但 AI 辅助工具正迅速普及,未来可能会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这一趋势引发了对 AI 取代人类建筑师的担忧,也带来了硬件革命和地缘政治影响。
研究显示,高收入公司的CEO正将人工智能置于业务战略的核心地位。欧美企业声称已具备AI项目的基础条件。专家建议避免过度乐观,关注投资回报,构建稳健的数据基础,并优先考虑循序渐进的推广策略。研究还发现,最成功的公司往往是那些高层领导有意识地不直接参与AI战略制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