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网络频道 12月09日 北京报道:以“新技术·新架构·新网络”为主题的“2016全球网络技术大会”于2016年12月7日-9日在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全面开启。在大会中,产学研用齐头并进,网络通信领域相关代表济济一堂,参会人员超过了1000人,共商全球网络架构重构。
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赵慧玲
在9号上午的大会中,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赵慧玲首先做了题为“网络重构及其挑战”的主题演讲。赵慧玲认为,网络重构关键技术是SDN、NFV和云计算。SDN、NFV目前来讲通过网络重构,已经开始向成熟进步了,而且NFV实际上从VoLTE开始已经逐渐切入到商业网中了,所以首选还是从VoLTE开始。从SDN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特别是广域网大规模部署时,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是开放性和兼容性,南向接口和北向接口的开放性还是存在相应的问题,所以现在的很多解决方案都是通过编排器来解决互通的问题,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以下为赵慧玲的演讲实录:
赵慧玲: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下网络重构面临的挑战,咱们要做网络重构就一定要看一下现在的网络哪些问题,我们把现在网络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四大类,一个是现在网络的设备种类比较多而且复杂,资源也难以统一进行调度,弹性也不够。第二,设备体系垂直化,扩展性不太好,而且也容易被厂家锁定。第三,很多的业务都是垂直烟囱的,都是紧耦合,这种共享和快速部署,特别是新业务的快速部署都有一定的难度。整体的网络运营体系来看也没有那么多的快速、自动化,运营成本也相对高,这是比较大的,其实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未来的趋势,从运营商角度来讲,网络是为客户服务的,所以我们说网络重构是一种趋势,我们除了云、视频、物联网还需要更多新的网络能力,应该是全局视野、可视化的,应该是资源随选的,我们的运营应该是自动化、高效的,所以这种云化、软件化、虚拟化、通用硬件肯定是一个发展趋势。
所以,我们说网络重构这里有几个热词是行业大家每天都会谈的,我总结了一下,第一就是协同编排,第二个是资源随选有效,第三是自动化,自动化是指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让用户可以自己选择,一点计费菜单就能出来。第四是自助服务,最后是便捷灵活、可扩展性能好,有安全保障。这是我们网络重构的重要内涵,网络的发展要适应业务的发展。
在大会第一天的时候我也介绍了资源的统一编排,基础实际上是大数据的高效运营、自动化运维调度才能做全局资源的统一协调。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实际上国内外主要运营商都提出了网络架构的转型计划,我在这张图上标了很多,AT&T、NTT、沃达丰、中国电信等等运营商纷纷提出了网络重构或者传统网络转型等大的计划。
AT&T也提出了这种综合的解决方案,提出了Software Defined Core Networ、SD WAN等等。这个是Verizon法特白皮书和网络架构图,蓝色框出来的图是他提出来的EEO,底下是整个资源总体网络转型网络重构的新架构。西班牙电信是做CORD,未来是以两级数据中心电信网络的架构,有点像咱们地区型的数据中心,中间是汇聚型的数据中心。Ovdafone提出的新的架构,基本上都是在上面,端到端的业务编排提供IT资源、云资源等新型的网络资源架构。
配套运营商的架构实际上大的厂家也都纷纷提出了一个总体架构,我们每个厂家有一张片子,像爱立信的云整体架构,它是运营商电信云,IT云,商业云,整体这样一个架构,它也转型到集成服务。诺基亚这个例子是将来做一个端局的DC化,传统的端局云化以后,在端局的原来电信网的传统设备就变成了前面都有一个小V,包括BASE等等宽带接入,就变成了一个服务器的形式,变成了新型的边缘云,可以各种各样的接入。华为提出面向ICT转型,网络重构硬核心、软边缘,大的硬核心大家都知道,是高速转发的,软边缘是向业务更加灵活的调度。中间是骨干核心包括端局这样的一片片云彩,三级的数据中心。中兴公司提出了云演进计划,从2015年一直到2020年的每个阶段,不断云化,让整个电信网形成一个创新的云化的生态环境。思科提出了助力运营商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有云化的,有SDN的,有编排器,来支撑各种各样的业务视频、移动、私有云、公有云等等一系列,保证安全的一套体系。这个实际上都是案例,我相信在这几天的研讨会上,其实大家也都听到了很多大厂家转型的事例,我实际上也是综合一下。
最后我想说中国电信在今年的7月11号发布了2025战略,我们提出了网络重构、业务重构、运营重构、管理重构四个智能化重构,我们提出了智能连接、智能平台、智能应用三维的智能华信息服务,符合将来云计算、云网融合、大数据以及跨界终端的发展趋势。
这样一个转型实际上是把传统的电信网和互联网技术以及IT的技术三维深度地融合,使得网络架构的变革更加简洁开放,网络运营更加集约自动化,网络部署更加快捷低成本,我们提供的服务是按需的、弹性的,这样的话,来提高整个效率,使我们的增强创新能力。
这张图大家已经看见过了,这是我们发布的网络重构CTNet2025的目标网络,80%的虚拟化,随选网络规模提供,部署新一代运营系统,一共分三个大的层次,一个是基础设施,一个是网络功能,一个是协同编排。其实这些内容昨天有很多专家也都讨论和介绍过了,但是不仅仅是网络架构,最最主要的是新一代的运营支撑体系,新一代的运营体系实际上是整体的OSS/BSS演进成新一代运营支撑体系。
在这里比较重要的一点网络重构关键技术是SDN、NFV和云计算。我们说SDN、NFV目前来讲通过网络重构,它已经开始向成熟起步了,而且NFV实际上从VoLTE开始已经逐渐切入到商业网来了,所以首选还是从VoLTE开始,SDN和云计算已经讨论很多了。
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在SDN特别是广域网大规模部署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是开放性和兼容性,南向接口和北向接口的开放性还是存在相应的问题,所以现在的很多解决方案都是通过编排器来解决互通的问题,所以Open-O已经发布了第一个版本,也希望在这方面进一步推动。
在接口这一方面来讲,当然大家知道OpenFlow做得最早,不断地完善,不断地优化,但是从大的电信级运营商来讲,更加看重EetConf,还有IGP/BGP/PCEP等等,我们也在积极推动相关标准化的工作,希望产业链一起协同推进标准的进展。
在NFV这一块,它的发展主体标准进展还是不错的,大家特别关心的是性能问题,因为从昨天好多专家的讨论,特别是运营商都在做商业化的实验,感觉性能不太给力,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当然现在大家还在共同推动。在ETSI、NFV、ISG上还有很多规范,我们还在规范总体的要求,在这一块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NFV的具体部署上,有四个大的主要问题,首先就是解耦,到底是不解耦还是我们的软硬件解耦,还是我们的三层解耦。其实大家共同的期望还是三层解耦,但是这个难度还是有的,所以我们希望这种解耦以后,我们需要一个协同的监控体系,协同的运维体系,所以这一块制约三层解耦。我看了一下NFV2020里面的核心技术,下一步解耦往前推动都是OpenAPI的技术,同时还有是5G核心网切片的技术,这几个技术构成了NFV2020的核心内涵。
第二个部署问题,就是虚拟网元的策略,我们先把控制面虚化,然后是用户数据面,然后是媒体转发面,所以我们根据这样的优先级来做这样一个网元的虚化。再有是资源池,将来网络云的部署,所以整体上这四个大的问题都会在部署上加以解决,进一步推进NFV的问题。
这张片子我们把所有网络重构里面的一些主要的技术挑战归纳了一下,是我们从网络层面,在SDN这方面我们呼吁下一步最主要的是它的开放性,南北向接口,还有就是它的控制器。虽然基于两大开源平台,但实际上真正运作的时候是多层控制器的部署,所以这一块这种层次化的控制器工作以及它的开放性也是需要进一步推进的。
在网络工作虚拟化这一块,刚才介绍的多维解耦和性能这一块,同时MANO和我们现有运营商的IT化演进。网络云化进到DC以后,涉及到运营商整个DC的新架构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它的资源池特别是网络资源池是怎样部署的,都是NFV面临的挑战。
在运营这块,我们面临网络资源和业务资源的编排,网络资源涉及到整个OSS的演进,涉及到我们将来是不是能够进行全网资源配置的快速根据业务需求的资源配置。在业务层面,如果你做整个业务资源的编排的话,实际上我们要做业务属性的抽象,同时要做到端到端业务跨域编排。所以,这样的一些挑战实际上需要我们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来推动整体产业向前发展。
这里在整个推进的过程中不得不说开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也说一句,开源虽好,但是它的质量需要不断提高。目前我们看到了很多松散的社区提供的代码,它的维护和支持难以提供完备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它的开源相应有大量的问题,性能的稳定性有待提高。所以,从运营商的角度,我们还是有选择的知名技术公司的参与,他的商业案例较为成员的开源软件。希望开源的技术随着目前大众的参与面越来越广,以及平台不断地跟进和提高,会有更加稳定可靠、代码质量高、方便调用的开源软件供运营商使用。
我的发言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文章探讨了CIO在2025年应该重点投资的五个AI领域:可信工作流的代理AI、智能文档管理、营销客户数据需求、从数据驱动转向AI驱动、重新审视IT架构以支持AI目标。这些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效益,同时成为长期财务回报的倍增器。CIO需要在这些领域制定务实的AI应用策略,简化平台,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Instabase 公司完成 1 亿美元 D 轮融资,估值 12.4 亿美元。该公司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可从多种文件中提取信息并标准化。新资金将用于增强数据提取、分析和搜索功能,以满足企业 AI 需求。
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正展现出惊人潜力。从生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效果图,到创造无限游戏世界,AI 正逐步改变设计流程。尽管人类仍是核心创作者,但 AI 辅助工具正迅速普及,未来可能会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这一趋势引发了对 AI 取代人类建筑师的担忧,也带来了硬件革命和地缘政治影响。
研究显示,高收入公司的CEO正将人工智能置于业务战略的核心地位。欧美企业声称已具备AI项目的基础条件。专家建议避免过度乐观,关注投资回报,构建稳健的数据基础,并优先考虑循序渐进的推广策略。研究还发现,最成功的公司往往是那些高层领导有意识地不直接参与AI战略制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