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首届全联接大会上发布了敏捷网络2016全新方案和服务,新方案重点聚焦解放网络运维,而采用的方式正是云。在华为看来,云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网络业务布放、管理和运维的效率。未来的网络应该集虚拟化、自动化、边缘的智能化、管理云化以及无处不在的安全于一体。
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总裁刘少伟
华为要做一张“为云而生,因云而优”的网络,“所以用云的技术优化未来的网络,让网络变得更好,这是我们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总裁刘少伟表示。
在数据中心、园区、物联、分支、安全等领域,华为实现了一系列的方案创新。其中的重点是Cloud Campus和CloudVPN方案,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云和SDN的技术提高了运维效率、加快了业务部署速度。
Cloud Campus降低运维成本
Cloud Campus利用云的技术实现了园区网络规划、部署、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的网络云管理,实现业务分钟级上线。传统来说,企业分支或连锁机构越来越多,但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分支无IT专业人才,新业务无法快速、按需上线,甚至严重影响企业运营效率。这时候,利用厂商或者服务商提供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平台、统一的用户Portal以及自动化工具,可以实现对分布式部署的IT资源(物理接入设备和虚拟接入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运维。华为Cloud Campus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服务模式,用户既可以选择华为或MSP提供的服务,也可以自建企业级云管理平台。并且,业务编排通过用自动化来完成,改变了传统IT管理需要依赖专业人才手工配置费时费力,部署及维护困难成本高等问题。
根据一项报告显示,园区网络73%的OPEX是后期运维的费用,华为起初的想法就是希望通过云的手段把这部分费用降下来。现在,Cloud Campus方案达到了节省运维费用的目的,它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可租可售的全商业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的诉求;全场景覆盖,实现对SMB、企业分支和大中型园区的统一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覆盖网规、部署、验收、运维和巡检。
其实要满足不同场景的客户需求和网络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不容易,业界有厂商围绕WiFi做云化管理和运维,单一设备类型和应用的管理并不困难,以及针对中小园区的云管理也易于实现。不过针对大中型园区要做到云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刘少伟坦言,难度很大。这包括众多设备类型和数量的管理、设备软件的改造、和云之间的通信机制对接等,虽然挑战很大,但华为已经克服了从传统网管到云管理的很多技术困难。
CloudVPN节省广域网链路成本
CloudVPN针对企业持续增长的高昂的专线费用问题,据介绍,国内运营商对100M带宽通常要一年十几万的报价。华为通过SD WAN技术将低成本的Internet链路与专线链路协同,实现基于应用的多链路路径优化,让企业在保障业务高品质的同时大幅节省广域网链路租用成本。
同时,它还解决了传统企业专线解决方案业务下发周期长、企业服务提供方式不灵活、云管分立不统一的问题,业务下发平均周期从几周下降到几分钟。华为提供了端到端的CloudVPN解决方案,能够让运营商为企业提供自助式、菜单式的高品质企业互联服务,让用户可以随需调整上网带宽,灵活扩展服务。这带给企业的是电商式的服务体验。
除了在园区、分支外,华为敏捷网络在数据中心、物联、安全等领域均实现了诸多技术方案创新,例如Cloud Fabric 5.0、梯联网、Cloud Security等,借助SDN与云,它们已实践了大规模行业应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工业升级的关键,或许在于智能本身。“工业+机器人”将成为通向下一阶段工业体系的核心抓手。——黄仁勋。
浙江大学等联合研究发现,AI强化学习效果取决于"模型-任务对齐"程度。当AI擅长某任务时,单样本训练、错误奖励等非常规方法也有效;但面对陌生任务时,这些方法失效,只有标准训练有用。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证实,这种"舒适圈"现象比数据污染更能解释训练差异,为AI训练策略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瑞士政府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完全基于公共数据进行训练。这一举措标志着瑞士在AI技术自主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旨在减少对外国AI技术的依赖,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该模型的推出体现了瑞士对发展本土AI能力的战略重视。
巴赫切希尔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五种不同规模YOLO模型的量化鲁棒性测试发现,静态INT8量化虽能带来1.5-3.3倍速度提升,但会显著降低模型对噪音等图像损伤的抵抗能力。他们提出的混合校准策略仅在大型模型处理噪音时有限改善,揭示了效率与鲁棒性平衡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