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逐步进行,企业网络基础设施越来越多变。尤其在企业园区,你是否感受到了以下变化?
首先以人来说,越来越多企业员工的分布开始以人为单位,而不是以办公室为单位,人到哪里业务就到哪里,这时网络是否做到了“网随人动”?
其次,即使以办公室为单位,分支机构的建立又让网络庞大复杂起来。据统计,在国内仅就金融行业的16家上市银行而言,其境内的分支机构合计数量已经达到71000个。分支机构的位置分散无序,而它们的IT配置如同独立的小型IT中心,业务部署慢、故障定位难等问题逐渐显现。
作为企业IT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园区网络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撑办公和业务的功能及服务,例如最基础的那个无处不在的连接。但这远远不够,随着IT及业务环境的变化,园区网络的建设者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似乎有点措手不及。
园区里烟囱式的边界正在消失、更多的物联设备的接入、分支节点的地域分布越来越广……让网络变得愈发复杂起来。
园区网络的业务挑战
如果总结园区网络面临的新型挑战,它是多方面的:
•大规模、多样异构的网络
以大型园区为例,网络设备数量高达万台,覆盖了各种不同的异构网络设备并发展成为多业务网络,从而面临全局业务策略的部署复杂性。
•网络级的协同和优化
园区网络中移动性、多业务、BYOD等变化以及网络攻击手段的多样化导致静态的安全策略难以适应网络安全要求。
•动态创建,部署和管理网络
在分支网络中,节点的随时增、删和变更;大量分支节点的随机上下线;大量设备的安装、配置和升级等占网管人员超过30%的工作量。
•以应用和用户为中心的策略执行
在越来越复杂的IT环境中,用户身份和终端的多样性,要求更细致和更灵活的网络访问权限控制,要保证不同类用户可以获得差异化的网络服务和同类用户网络体验的一致性。
园区网络的下一站:向“云化”演进
有没有发现,园区网络面临的新型业务挑战对传统IT运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个复杂的网络下,IT管理员要维护太多的业务模块,面对上层多种不同业务、中间不同的网络设备及下面各种各样的终端,用焦头烂额来形容运维的复杂度一点都不为过。
事实上,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很多网络厂商从技术角度进行了诸多探索,例如动态地调配网络资源、模块化操作等,虽然解决了园区网络传统上碰到的很多问题,但仍然不够,例如设备的协同工作还要靠人工来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与配置部署,这需要投入非常大的人力。网络设备的封闭和复杂性意味着要运维一个园区网络,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普通企业的网络管理员其实难以理解和掌握等等。
能否将SDN的理念引入到园区网络当中?有没有一种简化的运维方式,一方面降低部署及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加快业务的上线速度?
业界开始将视角瞄向了“云”,通过网络设备与云平台对接,实现设备远程运维,云可以替代或协助IT人员处理网络故障,实时了解网络运行状态等。
这种云运维或管理模式就像利用公有云平台将自身IT外包一样,利用厂商或者服务商提供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平台、统一的用户Portal以及自动化工具,实现对分布式部署的IT资源(物理接入设备和虚拟接入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运维,完全无需自建系统,IT资源按需增减;接入设备即插即用,自动化部署,从而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
这样看起来,网络更像一项服务,它可根据业务需要和网络结构进行快速、灵活的网络设备部署;业务编排通过自动化完成,改变了传统IT管理需要依赖专业人才手工配置的费时费力。并且,有了云,网络的运维管理、用户体验也全新不同。
重构园区网络需不一样的云化管理
可以说,云端运维是一个全新的管理运维模式,它改变了网络的建设和设计模式,降低了业务的部署成本。业界也开始有一些推向市场的方案,例如对无线的云维护平台,它通过对设备的自动巡检发现和分析网络可能存在的问题,无需人工分析,解决了使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并提升了效率。
可以说云端运维开启了园区网络的新模式,但并非不存在问题,例如很多云管理平台方案,主要解决了中小企业和分支小规模网络的云管理和运维的问题,它对于中大型园区是否同样有简化网络管理的价值?
同时,传统的云管理平台方案主要解决了网络的运维,那对于无线网络这种复杂和差异化的场景,需要专业的无线工程师的网络规划,云管理平台是否又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并且,云管理平台作为一种服务形式提供,有很强的厂商地域性,而往往因此限制了企业客户云管理的全球化部署,它是否又可以充分开放让更多的当地云服务提供商提供更适合的服务?
这些问题考验着云化管理的园区网络是否真正适合用户的业务及场景,而不是跟云贴上边就代表一切。
华为对全球市场做了调研,当移动办公逐渐在企业园区成为主流,当云技术越来越成熟,华为又将为企业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不妨到即将召开的华为全联接大会(8月31日-9月2日,上海)来看看,看园区网络的“云化之路”如何演进,见证一个管理全面云化、架构全面SDN化的敏捷园区网络的诞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MD CIO的职能角色早已超越典型的CIO职务,他积极支持内部产品开发,一切交付其他部门的方案都要先经过他的体验和评判。
医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当考虑到AI将如何改变医生的岗位形态(以及获得的薪酬待遇)。再结合专业培训所对应的大量时间投入和跨专业的高门槛,这一点就更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拥有大量数据,有很多事情要做,然后出现了一种有趣的技术——生成式AI,给他们所有人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在这个领域正在做着惊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