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站业务量的高速增长,带宽的费用也在急剧增加,这其中直播行业尤甚,像斗鱼、头条视频、映客、YY等这些近几年高速发展的公司,在“网红经济”暴增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投入都给了CDN。据统计,一般影音娱乐企业只有40%是真实的运营成本,而30%左右的成本都给了带宽和CDN。
如今国内比较出名的几个直播网站月活都在8700万以上,如果以千万级的月活、百万级在线来计算的话,这将意味着1.5T带宽的消耗,每个月将近有3000万现金将花费在带宽上,随着业务体积地不断增大,花费会只增不减。同时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CDN领域的竞争越发激烈,当用户都用专业的眼光去理解成本跟服务品质的相关性时,如何能够在众多CDN运营的服务提供商里挑选出来自己最合适的厂商呢?
智能调度听云Controller只为节省成本而生
听云技术副总裁吴静涛发布听云全新产品-听云Controller
为了解决这种复杂情况,听云全新产品-听云Controller应运而生,利用听云APM所采集的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后,达到对资源进行智能调度,为用户提供实时低价高效的资源配置建议等效果。听云Controller第一期产品开放了听云的CDN调度系统——听云Controller for CDN,利用听云大数据为CDN服务节点做征信,实时高效低价对CDN进行调度。
实时CDN调度
百亿级大数据支撑 只为实时掌控CDN
目前听云每天能够收集到200亿条移动性能数据,3亿条的浏览器的应用性数据,再加上30w+的全国的监测节点,汇聚起来便形成了听云对CDN以及CDN性能监控的基础数据。根据这些实时的CDN节点的成功率、用户的吞吐率以及实际的访问时间,价格等数据做加权运算,便能对CDN的节点选择提供好的评估和使用的可能。
那么利用这些数据做出智能调度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来举个例子,当我们选择真实用户的一张图片,同时选择两家CDN的运营商做正常的压力测试,在使用听云的CDN调度以后,真实的性能变化会有哪些变化呢?
性能均值对比:用户端真实图片的下载时间,从350毫秒的平均值降低到了191毫秒,性能的提升40%。
成功率均值对比:调度前跟调度后的成功率的对比,当服务节点一旦出现可用性的问题,便立刻可以帮助将流量切到其他节点上去,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率大幅提高。
节点数量对比:服务节点的变化。从两个CDN的服务运营商264个节点,增加至五家运营商500个节点,可用的节点变得更多。但事实上调度并不需要复杂的动作,听云Controller系统可全自动化完成。
实际成本对比:实际成本变化。新CDN运营商的引入可能会带来成本下降的可能性,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可用性的风险。使用听云CDN调度系统可以在确保可用性、性能的情况下,大幅降低成本。
我们可以看到,在使用听云Controller forCDN智能调度CDN使用情况以后,在保证可用性和性能的情况下, 40%的成本降低,30%的效能提高,让你的成本不会随着业务增加而增加,让成本增长的比例降低。这就是听云Controller的概念和价值,真的用户体验为核心,确保整个在CDN上跑的每一个节点的性能、可用性、成本,生成征信体系,帮助用户在选择服务节点时可以实时以服务品质、实际价值为依据来决定。未来,听云Controller产品线还会扩展到Cloud以及双活DC用户智能路由上,构建真正智能的秒极用户体验时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工业升级的关键,或许在于智能本身。“工业+机器人”将成为通向下一阶段工业体系的核心抓手。——黄仁勋。
浙江大学等联合研究发现,AI强化学习效果取决于"模型-任务对齐"程度。当AI擅长某任务时,单样本训练、错误奖励等非常规方法也有效;但面对陌生任务时,这些方法失效,只有标准训练有用。研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证实,这种"舒适圈"现象比数据污染更能解释训练差异,为AI训练策略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瑞士政府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完全基于公共数据进行训练。这一举措标志着瑞士在AI技术自主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旨在减少对外国AI技术的依赖,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该模型的推出体现了瑞士对发展本土AI能力的战略重视。
巴赫切希尔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五种不同规模YOLO模型的量化鲁棒性测试发现,静态INT8量化虽能带来1.5-3.3倍速度提升,但会显著降低模型对噪音等图像损伤的抵抗能力。他们提出的混合校准策略仅在大型模型处理噪音时有限改善,揭示了效率与鲁棒性平衡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