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数据通信解决方案领导品牌锐捷网络正式推出RG-S6220-H系列数据中心与云计算万兆交换机。该产品不仅可以利用极其丰富和强大的接口特性满足数据中心高性能的业务需求,更可以支持VXLAN大二层技术,与Newton 18000一起可组建整网大二层网络,将链路恢复在50ms内轻松实现。与此同时,锐捷RG-S6220-H系列交换机更是顺利通过全球SDN测试认证中心OpenFlow v1.3一致性认证,拥有着唯一可以完成第三方 EVPN VXLAN对接测试的绝对优势。
EVPN VXLAN为云数据中心而生
如今,数据中心设施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兴技术正在帮助数据中心突破空间、功率和服务能力的限制。然而,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膨胀,以及虚拟化、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仅仅使用传统的网络技术越来越无法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面对数万甚至百万租户需要安全隔离、大量虚拟机需要实现漂移的情况下。业内也由此提出了VXLAN、NVGRE等网络Overlay方案,通过把二层报文封装在三层IP报文中的方式,在三层网络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叠加的虚拟二层网络。
但是,在引入EVPN之前,VXLAN设备之间要发现对方需要依靠广播泛洪来相互学习,而广播泛洪问题也是VXLAN规模部署的最大障碍(规模越大泛洪问题越严重),这项新兴技术在商业化道路上“踉跄前行”。
而锐捷RG-S6220-H系列在引入EVPN作为VXLAN控制面后,可以支持Anycast 网关,将服务器的三层报文直接在TOR上触发路由,使得数据中心内部的转发路径最优。其次,这款产品能够适用且替代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架构升级,通过UDP隧道跨IP网络构建大二层网络,实现两个TOR之间的虚拟机迁移,自动同步TOR间的主机信息,为VXLAN能够大规模部署提供传输支持,让虚拟机迁移业务“随心所欲”。最后,让成熟VXLAN控制技术入驻TOR,就相当于每台“新TOR”都有4094个VLAN,TOR负责将VLAN一一映射成VXLAN,最大支持1600万个租户安全隔离,而后续扩展只需按需增加TOR就可轻松搞定。
超强性能毫不逊于“兄长”
作为锐捷RG-S6220系列家族中的一员,RG-S6220-H系列的“兄长”早已表现不凡,RG-S6220-48XS4QXS在百度、金山云、奇虎、网宿等互联网公司已获得大规模应用,在网设备总量超过6000台。锐捷RG-S6220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所具有高性能、融合网络、虚拟交换等一系列业内领先的数据交换管理技术,而这些特点都在这款新产品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光大。
锐捷RG-S6220-H系列可作为数据中心万兆服务器接入交换机,48个万兆接口可同时支持48台万兆服务器接入,6个40G接口支持240G上联,可实现2:1超低收敛比,大大缓解数据中心因收敛比太大而导致的拥塞问题。单设备最多固化48个万兆口和6个40GE接口,并且能够支持10GBase-T万兆电接口的特性,可以帮助用户设计高性价比的组网方案。
除了互联网数据中心,锐捷RG-S6220-H系列还能帮助园区网的用户应对云应用的挑战,在最大化企业现有IT投资收益的同时,高效地利用公共计算资源。RG-S6220-H支持VXLAN,与Newton 18000一起可组建整网大二层网络,这对于已经购置Newton 18000系列的高校、政府等行业用户来说,无异于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来了一个“大红包”,对未来信息化建设“入云”发展,提供了最佳途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检索增强生成(RAG)正成为AI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结合外部信息检索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能力,解决传统模型仅依赖训练数据的局限性。RAG允许模型实时访问外部数据库或文档,提供更准确、更新的信息。该技术可应用于企业文档查询、个人化AI助手等场景,通过向模型提供特定领域知识来获得精准结果。微软专家指出,RAG有助于结合知识与推理、提高模型使用效率,并支持多模态应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开发出革命性的R2R2R系统,仅需智能手机拍摄和一段演示视频,就能自动生成大量机器人训练数据。该系统绕过了传统昂贵的远程操作和复杂物理仿真,通过3D重建和智能轨迹生成技术,让机器人训练效率提升27倍,成本大幅降低,有望让高质量机器人技能变得像安装手机应用一样普及。
AI数据平台iMerit认为企业级AI工具集成的下一步不是更多数据,而是更好的数据。该公司正式推出学者计划,旨在建立专家团队来微调生成式AI模型。与Scale AI的高吞吐量方法不同,iMerit专注于专家主导的高质量数据标注,需要深度人工判断和领域专业监督。公司目前与超过4000名学者合作,客户包括三家大型生成式AI公司、八家顶级自动驾驶公司等。
腾讯优图实验室提出AnoGen方法,仅用3张异常图片就能训练出高精度工业检测AI。该方法通过扩散模型学习异常特征并生成大量逼真样本,在MVTec数据集上将检测精度提升5.8%,为解决工业异常检测中样本稀缺问题提供了突破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