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的 http 请求量和联通不相上下的前提下,移动的 http response 带来的网络流量是联通的 2.5 倍。移动大概有 3 成的请求都没有做压缩,而联通几乎都是经过压缩的。那些没有经过压缩的 http 会话都是走了 1.0 的协议,相反经过压缩的 http 会话都是走了 http1.1 协议。
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服务端配置下,移动运营商过来的流量中有 30% 走了 HTTP/1.0,而作者所使用的 HTTP Server,不对 HTTP/1.0 响应启用 GZip。
为什么在移动运营商网络下会有这么高比例的 HTTP/1.0 请求,本文按下不表,总之这一定是移动的原因。直接看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本文标题所写:Nginx 为什么默认不压缩 HTTP/1.0?
那篇文章的作者并没有说明他用什么 HTTP Server,我这里直接当成 Nginx 好了。后面会发现这个问题跟 HTTP 协议有关,所有 HTTP Server 都会面临。
在 Nginx 的官网文档中,有这样一个指令:
很明显,这个指令是用来设置 Nginx 启用 GZip 所需的 HTTP 最低版本,默认是 HTTP/1.1。也就是说 Nginx 默认不压缩 HTTP/1.0 是因为这个指令,将它的值改为 1.0 就能解决问题。
对于文本文件,GZip 的效果非常明显,开启后传输所需流量大约会降至 1/4 ~ 1/3。这么好的事情,Nginx 改一下配置就可以支持,为什么它默认不开启?
Nginx 对于满足条件(请求头中有 Accept-Encoding: gzip,响应内容的 Content-Type 存在于 gzip_types 列表)的请求会采用即时压缩(On-The-Fly Compression),整个压缩过程在内存中完成,是流式的。也就是说,Nginx 不会等文件 GZip 完成再返回响应,而是边压缩边响应,这样可以显著提高 TTFB(Time To First Byte,首字节时间,WEB 性能优化重要指标)。这样唯一的问题是,Nginx 开始返回响应时,它无法知道将要传输的文件最终有多大,也就是无法给出 Content-Length 这个响应头部。
我们还知道,HTTP/1.1 默认支持 TCP 持久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HTTP/1.0 也可以通过显式指定 Connection: keep-alive 来启用持久连接。HTTP 运行在 TCP 连接之上,自然也有着跟 TCP 一样的三次握手、慢启动等特性,为了尽可能的提高 HTTP 性能,使用持久连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明白以上两点,问题就水落石出了。对于 TCP 持久连接上的 HTTP 报文,客户端需要一种机制来准确判断结束位置,而在 HTTP/1.0 中,这种机制只有 Content-Length。于是,前面这种情况只能要么不压缩,要么不启用持久连接(对于非持久连接,TCP 断开就可以认为 HTTP 报文结束),而 Nginx 默认选择的是前者。
那么在 HTTP/1.1 中,这个问题解决了吗?当然!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HTTP/1.1 新增的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所对应的分块传输机制可以完美解决这类问题。
理论知识先写到这里,最后用实践来验证一下:
首先,不启用 Nginx 的 HTTP/1.0 GZip 功能,使用 HTTP/1.0 请求报文测试:
可以看到,尽管我的请求报文中指明了可以接受 GZip,但是返回的内容依然是未压缩的;同时服务端响应了 Content-Length 和 Connection: keep-alive,连接并没有断开。也就是说 Nginx 为了尽可能启用持久连接,放弃了 GZip,这是 Nginx 的默认策略。
然后,启用 Nginx 的 HTTP/1.0 GZip 功能,使用 HTTP/1.0 请求报文测试:
可以看到,这次的请求报文与上次完全一样,但是结果截然不同:虽然返回的内容被压缩了,但是连接也被断开了,服务端返回了 Connection: close。原因就是之前说过的,动态压缩导致无法事先得知响应内容长度,在 HTTP/1.0 中只能依靠断开连接来让客户端知道响应结束了。
最后,使用 HTTP/1.1 请求报文测试:
可以看到,由于请求报文是 HTTP/1.1 的,Nginx 能知道这个客户端可以支持 HTTP/1.1 的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于是通过分块传输解决了所有问题:既启用了压缩,也启用了持久连接。
那么,对于 HTTP/1.0 请求,我们是让 Nginx 放弃持久连接好,还是放弃 GZip 好呢?
实际上,由于 HTML 文档一般都是使用 PHP、Node.js 等动态语言输出,即使不压缩,Nginx 也无法事先得知它的 Content-Length,在 HTTP/1.0 中横竖都无法启用持久连接,这时还不如启用 GZip 省点流量。
对于 JS、CSS 等事先可以知道大小的静态文本文件,我的建议是,移动端首次访问把重要的 JS、CSS 都内联在 HTML 中,然后存在 localStorage 里,后续不输出;不重要的 JS、CSS 外链并启用 GZip,牺牲 keep-alive 来达到减少流量的目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oogle 推出最新的 Gemini 2.5 Pro (实验版) AI 模型,并以罕见的速度向免费用户开放。该模型支持模拟推理,提高了准确性,并在 LMSYS 聊天机器人竞技场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免费用户可在网页上试用,但有使用限制,无法上传文件,且有未明确的token和使用次数限制。
Gartner 预测,大语言模型 (LLM) 提供商市场即将进入"灭绝"阶段。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巨额资本投入成为主要挑战。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生成式 AI 支出将达到 6440 亿美元,较 2024 年增长 76%。专家认为,LLM 市场将经历类似云计算市场的整合,最终可能只剩少数几家主导者。
苹果公司推出新一代 AI 智能服务 Apple Intelligence,包括优先通知等多项功能。该服务现已覆盖欧盟用户和 Vision Pro 设备,并支持多种语言。新功能随 iOS 18.4 等系统更新推出,涵盖通知管理、图像生成和视频创作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OpenAI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向开发者社区发布一个"开放权重"模型,这是该公司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尝试。新模型将具备推理能力,类似于现有的o3-mini模型。这一战略转变旨在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同时为开发者提供更多定制和使用灵活性。虽然不完全开源,但这种方式可能有助于OpenAI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满足市场对更开放AI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