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领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创新水平,在本文中,让我们一同看看2016年WLAN技术趋势:
第2波802.11ac终于来了
第2波802.11ac通常被定义为如下:
• 支持三个以上MIMO流—两个或三个比较常见,该标准指定多达八个
• 信道带宽高达160 MHz
• 支持多用户MIMO,这让接入点(AP)在每个发射周期可将不同的传输发送到多个客户端
虽然在2015年年底时并非所有这些功能都已实现,但无线电架构、固件、天线和管理软件预期的改进意味着第2波将迅速成为2016年技术趋势的新基准。
分析功能变成必要条件
分析通常是一组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当你不知道你在找寻什么的时候会需要用到分析技术。在无线LAN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获取与性能优化、安全、应用使用等相关的数据,但利用如此大量的数据需要使用分析工具。在2016年,分析功能将会变成核心要求。展望未来,从海量信息中获取价值可让管理系统自动优化无线性能以及推动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发展。
2.5/5/10 Gbps取代1 Gbps链路聚合
在802.11ac第2波的推动下,1 GbE也随之而来。现在的核心争论是,2 Gbps链路聚合是否将被即将出现在市场上的2.5/5Gbps产品取代,或者下一个大的提升是否将是10 Gbps—这最终将会需要。无论如何,1Gbps端口和交换机的时代即将结束。
云计算中的管理及更多……
鉴于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随时随地可访问以及在等待吃午饭时通过手机来管理整个全球运营等优势,现在将网络管理放在云计算中更加有意义。同时,我们预计还会看到更多网络功能迁移到云计算中,主要得益于SDN、网络即服务、提高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你在本地只需要AP、几个以太网供电交换机和路由器即可。
802.11ad/WiGig到来
在2016年,相当数量的生产部署最终会瓦解人们对60 GHz 802.11ad(即Wi-Fi联盟所谓的WiGig)的误解。你将会看到多千兆吞吐量以及在开放式办公室和封闭房间设置内惊人的速率vs范围性能。正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5 GHz频段没有所需要的范围,所以现在采用60 GHz,这带来的好处肯定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Wi-Fi主导物联网
物联网可能只是基于IP的机器对机器和遥测服务的简便术语,但物联网的市场前景广阔。让评估2016年技术趋势的分析师惊讶的是,Wi-Fi将是很多(如果不是大多数)商业和消费应用的无线链路选择。具有所需规格、价格、性能、电池寿命和成本配置的产品和组件现在已经出现在市场上,让企业完全可利用现有基础设施。
Passpoint和Wi-Fi联盟简化我们的移动生活
通过“点击SSID再输入密码”的方法连接Wi-Fi网络的方法即将过时,Wi-Fi联盟的Passpoint让连接Wi-Fi网络变成像蜂窝系统那样无需点击。并且,Wi-Fi Aware(无线感知)的预分离服务发现将带来新的便利性,并将很多人对Wi-Fi的看法从“连接并搜索”变成“不连接,但可接收有价值信息”。
与未授权LTE的冲突继续
2016年的主要趋势之一是,一些移动运营商可能在Wi-Fi使用的频谱中部署未授权版本的LTE。该频谱肯定不是Wi-Fi的唯一领域。但Wi-Fi的普及、在很多设置中的任务关键性以及最新版本的未授权LTE几乎可摧毁Wi-Fi运行的能力,都意味着必须找到解决方法。请密切关注这个问题。
无处不在的Wi-Fi
移动运营商已经意识到,对于企业用户和消费者来说,Wi-Fi已经变得与蜂窝网络同等重要。在未来,我们将会看到Wi-Fi部署在汽车、飞机、家电、在家庭、在工作中、在城市地区、在游船上以及其他任何地方。此外,我们还会看到微软、谷歌等推出的新的公共接入的Wi-Fi服务。再次,Passpoint会铺平道路。
其他
最后,虽然第2波802.11ac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革命,而不是演进,但无线局域网的创新仍在继续,创新在过去二十年一直是无线局域网的特征。目前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IEEE)正在开发新的标准,包括802.11ax,这突破了5GHz频段神奇的10 Gbps吞吐量大关;以及802.11ay,这将在60 GHz实现20 GHz。当然,没有单个用户需要这种性能水平。但要记住,现在不是关于技术;而是关于容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kamai的分布式边缘架构从设计之初就以韧性为核心,全球平台通过跨区域负载均衡和智能路由技术,确保即使某些节点出现故障,流量也能无缝切换至可用节点。
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巴巴合作研究发现,大型语言模型在推理时展现出"预设与锚定"的思考节奏。通过分析注意力机制,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AI内部的推理逻辑,并基于此开发了三种新的强化学习训练策略,在多个数学推理任务上获得显著性能提升,为AI系统的可解释性和训练效率提供了突破性进展。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商汤科技研究团队开发的InteractiveOmni是一个突破性的全模态AI助手,能够同时处理图像、视频、音频和文字,并具备强大的多轮对话记忆能力。该模型采用端到端架构,实现了从多模态输入到语音输出的统一处理,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4B参数版本就能达到接近7B模型的性能,且已开源供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