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供托管业务服务的通信服务提供商而言,虚拟客户终端设备提供了显著的优势。通过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和vCPE,供应商可迅速推出新服务,而不需要在客户位置部署新的硬件。vCPE还可以提高远程管理能力以及降低运营成本。
关于vCPE定义的探讨
企业使用客户终端设备(CPE)连接到电信网络以及访问通信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虚拟CPE(vCPE)是通信服务供应商向企业客户提供宽带服务的新方式--现在企业客户的大多数CPE功能(例如路由、NAT、VPN或防火墙)都是虚拟化,这些功能位于服务边缘或通信服务提供商数据中心。针对企业的vCPE是NFV市场机会的一部分。
部署vCPE
传统上来看,通信服务提供商通过在客户端安装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来向企业客户提供WAN服务,例如路由、防火墙和专用网络(VPN)等。vCPE可利用通用硬件虚拟化来简化网络服务的交付过程。同时,vCPE允许供应商迁移主要WAN功能到位于远程数据中心的软件。而在远程或分支机构,仍然需要硬件—无论是低成本服务器或交换机和路由器。通信服务提供商可远程配置和管理各种WAN功能,客户可通过门户网站访问他们的网络服务,让他们可根据需求来更改这些服务。
vCPE的市场机会
企业客户每年花费超过450亿美元在广域服务,例如MPLS、VPN和互联网。随着业务需求转变以及安全威胁增加,通信服务提供商需要调整自己的WAN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例如,对直接发送网络流量到互联网(而不是从分支机构到数据中心)的需求为SD-WAN服务创造了新市场。通信服务提供商正在利用vCPE快速交付新服务(例如SD-WAN和安全),让客户能够轻松地调整自己的服务组合,以及降低其Capex和Opex。根据Doyle研究公司表示,vCPE是NFV部署的最大驱动力之一,到2018年,它将占NFV相关服务的20%以上。
部署挑战
与很多新的复杂技术一样,vCPE面临很多部署挑战。大多数通信服务提供商拥有传统服务(例如MPLS),这些服务依赖客户现场的特定硬件部署。由于相对缺乏标准和大量网络软件供应商之间糟糕的互操作性,部署具有虚拟网络功能(VNF)的NFV服务具有挑战性。供应商必须仔细选择网络合作伙伴来提供WAN功能、服务自动化、管理、分析和安全。并且,这些新设计的服务必须可整合现有运营和业务支持系统(OSS/BSS)。
大量vCPE供应商
除了选择内部开发,通信服务提供商还可以选择vCPE供应商,包括如下:
• Active Broadband Networks
• ADTRAN
• 阿尔卡特朗讯
• Brocade
• 思科公司
• ClearPath
• Edgewater Networks
• Gainspeed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 瞻博网络
• Overture Networks
• RAD
• Riverbed
• VeloCloud
• Versa Networks
• Viptela
这只是部分供应商,还有很多其他供应商,包括很多网络安全供应商。
对通信服务提供商的建议
vCPE是通信服务提供商NFV部署的主要商业用例之一。vCPE驱动的新服务(例如SD-WAN和安全)可快速部署到企业客户,而且对传统费虚拟化网络没有很大影响。很多领先的通信服务提供商将在2016年和2017年部署vCPE。但对于部署vCPE和NFV的通信服务提供商,仍将面临很多挑战,包括缺乏NFV标准、众多供应商以及无法轻松地链接到现有OSS/BSS平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oogle 推出最新的 Gemini 2.5 Pro (实验版) AI 模型,并以罕见的速度向免费用户开放。该模型支持模拟推理,提高了准确性,并在 LMSYS 聊天机器人竞技场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免费用户可在网页上试用,但有使用限制,无法上传文件,且有未明确的token和使用次数限制。
Gartner 预测,大语言模型 (LLM) 提供商市场即将进入"灭绝"阶段。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巨额资本投入成为主要挑战。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生成式 AI 支出将达到 6440 亿美元,较 2024 年增长 76%。专家认为,LLM 市场将经历类似云计算市场的整合,最终可能只剩少数几家主导者。
苹果公司推出新一代 AI 智能服务 Apple Intelligence,包括优先通知等多项功能。该服务现已覆盖欧盟用户和 Vision Pro 设备,并支持多种语言。新功能随 iOS 18.4 等系统更新推出,涵盖通知管理、图像生成和视频创作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OpenAI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向开发者社区发布一个"开放权重"模型,这是该公司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尝试。新模型将具备推理能力,类似于现有的o3-mini模型。这一战略转变旨在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同时为开发者提供更多定制和使用灵活性。虽然不完全开源,但这种方式可能有助于OpenAI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满足市场对更开放AI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