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独自一人反复地乘坐同一路夜班车,这容易让我们产生很多联想,比如失恋、孤独等等。“一个人靠在车窗上,默默地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这个经常出现于电影中的场景,如果说是一项“研发工作”,可能没有人会相信,但这却恰恰是锐捷员工张宏(化名)的亲身经历。
时隔两年,张宏再次出差到杭州,从火车站出来,已经是深夜了。到酒店的这段路程,张宏没有选择乘坐出租车,而是习惯性地走到224路公交车站牌下。不一会,一辆夜班公交来了。看着熟悉的街道,研发锐捷4G车载产品时的一段段往事也浮现在眼前……
“越颠簸越好”的教练车
首先,让我们把时钟拨回2013年12月4日这个“特殊的时刻”。这一天,根据工信部的公告,我国正式发放TD-LTE模式4G牌照,三家运营商将同步获得首批4G牌照,4G产业终于有了可以进一步高速飞驰的“驾照”。而在此之前,锐捷网络研究院的工程师们已经准备妥当,早早就开始了大量贴近行业用户应用场景的4G新产品自主研发。
抢占市场先机,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准备,产品新功能的实际应用效果也需要得到充分验证。为此,锐捷研究院决定加快针对智慧金融、智慧交通、平安城市4G企业网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制,同时全面参与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试点城市的4G商用化测试。因此,我们需要把时钟再往前调到2013年11月,泉州移动政企部门启动了拓展4G专线业务的项目。此时,交管局正在筹备电子驾考系统的上线,以解决交警驾考监考人力资源不足的难题。而电子驾考需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确保学员考试的操作视频信息实时回传,这样既能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又可以回放现场视频,避免发生争议。但在测试阶段,最初的4G无线路由器测试机却常常“失灵”,不仅视频经常卡顿,有时甚至很长一段完全没有信号,并且设备会“自动重启”。
“为了掌握产品运行的真实环境,每天早上我跟着学员一起上教练车,一直到中午烈日当头。当大家都去吃饭之后,还得请教练再带着我跑几圈,不断寻找问题的原因,为了模拟出最极端的情况,我们请教练开得‘越颠簸越好’。一周下来,我发现除了信号本身切换的因素,车辆在启动、加速、减速时,电压的不稳定也是关键,由于驾考车辆在运行中不断转换驾驶操作,不可避免会有抖动等现象,导致电压剧烈波动,设备容易掉电。” 张宏找到了4G路由器重启动的主要原因。另外,坚持在烈日炎炎的中午测试,是想看看设备放在后备箱的温度情况,当时温度计显示最高能达到70度,对设备的稳定性也造成很大影响。至此,车载4G解决方案中的三项技术关键被找到:供电、震动、高温。
找到病根,下一步就是对症下药。他和研究院同事一起针对车载4G路由器的电压变化、震动、高温环境重新改良设计,这包括:宽压、固定支架,以及达到85度的高温设计。首先,宽压设计(6~36V),使得车子不管在何种情况下,设备都不会出现电压不稳而导致的重启等异常故障。另外,通过选用材料和增加防震支架,保证了设备在85摄氏度也能正常工作,车辆抖动时不出现掉电、断网等问题。
坐过了颠簸的教练车,而张宏和车的“缘分”还远未结束,2014年9月,张宏这一组人又接到了杭州公交车载4G网络解决方案的实地测试研发任务。
“夜班车”上的宅男
在风尘仆仆赶到杭州后,研发团队很快便投入到工作之中。在实地测试过程中,张宏发现,车载4G信号受车辆移动的影响比预期要大,比如在等车的时候,收到的信号接近满格,但在公交车辆移动过程中,却出现无线信号要么收不到、要么不稳定的情况。初步判断,这是由于基站频繁切换,导致了信号中断、视频卡顿的现象,需要跟车进行现场实测,获取一手数据。为了尽量避免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张宏他们选择了在夜间行驶的公交线路。
于是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几乎每天深夜,他都会登上224路夜班车,一坐就是几个来回。最后,锐捷研究院的同事利用张宏的实地测试数据,在原有传输优化方案基础上,提出了弹性自适应解决方案。新方案能够根据实时带宽情况智能调整,实现了基站的无感知切换,并且利用HQOS技术避免了4G信号频繁变化导致的业务中断、数据丢失等问题。
谈到测试工作的感受,张宏表示:“在大学时代,我是出了名的宅男。不是在电脑前敲程序代码,就是在网上打游戏,朋友聚会都很少去,很重要一点就是不愿意出门挤公交。当我入职到锐捷之后,以为很容易适应研究院电脑+网络的工作环境,但这个想法很快被彻底打破了。身边的同事,为了完成地铁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的设计任务,每天夜里都要钻列车隧道。而我们这组在测试4G解决方案时,第一项任务就是在高速路两侧‘爬路杆’,调试设备。我所做的车载信号测试,只是坐坐夜班车,相对而言已经很‘舒服’了。”
如今,锐捷4G企业网解决方案使得移动网络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与交通等行业的业务应用无缝融合。深入场景的研发探索,不但切中行业用户的关键痛点带来巨大价值,也让张宏这样的技术宅男走出去,到行业中去、到场景中去,为锐捷锻炼出一支贴近用户的顶尖技术团队,成为后续发展源源不绝的创新动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今日发布Pixel 10系列智能手机、轻量化Pixel Buds及更智能的AI助手功能。新品包括Pixel 10、10 Pro、Pro XL和具备防尘防水功能的可折叠Pro Fold,以及Pixel Watch 4。设备搭载新一代Tensor G5芯片,AI处理能力提升60%。Magic Cue是基于Gemini的主动式AI助手,能在用户需要时主动提供信息。新产品在电池续航、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开发了mmMamba框架,通过创新的知识蒸馏方法将传统二次方复杂度的多模态模型转换为线性复杂度架构。该方法在保持相当性能的同时,实现了20.6倍速度提升和75.8%内存节省,提供纯线性和混合两种架构变体,为高效多模态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谷歌正在为智能家居领域推出重要的新产品Gemini for Home,这被视为该公司多年来在智能家居市场的最大动作。该产品将整合谷歌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的家居体验,标志着谷歌在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重大进展。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