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20日,一年一度的GITC全球互联网技术大会在北京盛装登场,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资源最成熟的技术峰会,GITC2015的参会人数也再创新高。近200位的技术领军人士悉数亮相,同时还有超过500家业界领军企业参会,人员总数达到13000余人。作为GITC2015大会无线网络服务提供商,锐捷网络凭借成熟的“万人无线网”服务经验,为会场提供了高质量的Wi-Fi,得到主办方和参会嘉宾的高度认可。
GITC2015全球互联网技术大会
48小时极速任务
万人无线网任务,这对于锐捷服务团队来说并不陌生,有了“2015杭州阿里云栖大会”和“2015苏宁之夏”的部署经验,GITC2015也应该是水到渠成。但是,无线服务团队从进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到最后大会召开只有三天时间。
全新的环境,包括全部网线及光纤都需要重新部署,总共涉及三层楼的范围共104台AP点位、12个配电间和1个主机房,单单设备拆箱、入场、布线、拉电这些动作就足足用了一整天。再加上施工进展速度需要配合整体布展工作,这给后续技术层面调试优化的时间越来越少。不过,团队最终克服了各种困难,在48小时内完成了AP部署和优化工作。那么,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中,“运动员”必须具备什么实力呢?
规划缜密、坚持原则、应变经验、设备给力,这四点缺一不可。
坚持部署优化好每一台AP
19日凌晨4时,整个无线网络部署工作基本结束,只剩下北京国家会议中心4楼走廊的AP。如果这里减少AP数量,或是只部署、不优化,都能节省下大量时间。但锐捷团队为了做到精益求精,确保每位与会人员在各个方位都能享有极致的上网体验,所有人在最后关头顶住疲惫和困倦,坚持部署优化好每一台AP。而正是这份坚持,确保按照前期规化施工,才避免了会议开始前的无线接入瓶颈产生。
第一天会议开始之前,从一楼签到处一直到四楼主会场门口的大排长龙是个意料之外的状况,整个队伍起码有上千人将通道挤爆。而前期合理的规划以及在施工周期极短情况下的坚持,保障了这一突发状况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突发情况应急
不仅是GITC2015大会,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会议都会遇到参会人数变化、会议临时调整的情况,此时无线智能系统——WIS就会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锐捷WIS系统,工程师实时监控到了会场第一天无线网络接入的变化。
第一天下午,主会场并无安排,参会者全部挤到三楼的六个分会场,且不同时段一直有会议进行,导致三楼人数和流动量远远超出预期。另外,大会设置了三个展区共58个展台,特别是三楼展区内商家各种抽奖、互动、活动不间断,导致出现不停有大量用户移动、扎堆现象,经常有上百人围住展台进行扫描、摇一摇、微信互动等活动。WIS第一时间发现三层AP负载压力较大的情况,为了确保用户应用体验,服务团队紧急增补了三台AP。然而,与增加这三台AP相比,第一天晚上的突发事件,才是真正的挑战。
20日会议现场网络体验良好,大部分时间可顺畅观看高清视频
晚上,主会场突然改成晚宴厅19日晚,主会场全面更改布置,变身为晚宴厅,致使前期的网络部署全部拆除。在如此突然的紧急状况下,锐捷服务团队首先进行了设备回收抢救大作战,然后又临时组织会议确认凌晨重新布线、安装、调试的方案。如果说之前的48小时部署算是一场“预赛”,接下来的才是“决赛”。最终,简单快捷的方案在深夜出炉,20日凌晨四点,一套针对主会场变化的无线网络部署重新完成,确保了第二天会议的正常应用。
产品组合赢得
GITC2015虽然不是锐捷在2015年服务的最大规模会议,但却是“一路狂奔”。最终,会场网络性能良好,会议过程中多点测速均能达到限速水平,全天网络表现十分稳定。其中,20日高峰在线人数1930+,两日累计服务用户数5000+,单AP 承载最高达130人。
单台RG-AP520-I承载最高达130人
说到AP,本届大会上采用的是锐捷RG-AP520-I无线产品,除了802.11n、802.11ac、MIMO、隐式Beamforming等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网络吞吐量外,这款产品还支持丰富的智能调度机制来满足高密度用户的接入,这包括:“X-sense 3”智能天线、公平时间调度、低速终端控制、采用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种天线阵列等等。其中,天线专门针对5GHz频率进行了大幅改进,使客户在远距离下仍能够充分体现802.11ac的性能优势。实际效果证明,产品优化确保了用户体验,高性能终端有94%的时间能够享受11ac高速接入,体现了X-Sense3对5G信号优化带来的良好效果。
5G关联时长占比达94%,5G优先效果良好
当然,针对高密度无线网络应用,只凭AP“单兵作战”是远远不够的。锐捷在本次大会上还采用了RG-N18010作为会议网络有线无线的统一用户网关核心设备,这款核心交换机能够提供10万终端认证同时在线和每秒1000个终端的超级认证速度,并且具备强悍的Web降噪功能,保障认证页面毫秒级推送。另外,还有RG-2910XS-E系列PoE交换机作为接入交换机简化AP接入的部署、WIS负责无线规划和监控、下一代防火墙作为安全资源中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改变网络安全防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这种实时学习演进的虚拟副本让安全团队能够在威胁发生前预见攻击。组织可以在数字孪生环境中预演明日的攻击,将防御从事后反应转变为事前排演。通过动态更新的IT生态系统副本,团队可在真实条件下压力测试防御体系,模拟零日漏洞攻击并制定应对策略,从根本上重塑网络安全实践方式。
NVIDIA联合多所大学开发的Omni-RGPT实现了AI视觉理解的重要突破,首次让AI能同时精准理解图像和视频中用户指定的任何区域。通过独创的Token Mark机制,该系统解决了传统方法在视频中容易"跟丢"目标的问题,在视觉问答、区域描述等多项任务上达到最先进水平,为教育、安防、内容创作等领域的AI应用奠定了基础。
Linux内核开发面临动荡时期,Rust语言引入引发摩擦,多名核心开发者相继离职。文章介绍了三个有趣的替代方案:Managarm是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支持运行Linux软件;Asterinas采用Rust语言开发,使用新型framekernel架构实现内核隔离;Xous同样基于Rust和微内核设计,已有实际硬件产品Precursor发布。这些项目证明了除Linux之外,还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操作系统研发工作正在进行。
这项由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合作完成的研究提出了Virgo系统,发现仅用5000个纯文本推理案例训练就能让AI在视觉推理任务上达到顶级商业系统水平。研究证实推理能力具有跨模态通用性,为更经济高效地开发多模态AI系统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也揭示了AI感知反思能力不足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