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了更有效的地提升工作效率,改进工作协同流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组织的关注重点。近日,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国信灵通企业移动市场研究中心专家邱小庆表示,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组织内部的工作协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而移动协同软件的诞生,则为此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信息化建设使组织的协同工作能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通过OA、CRM等系统,组织员工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迅速的处理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协同。但是,这些工作协同流程往往都是在PC上完成的,如果因为出差、外出考察、交流等原因导致无法携带PC,将造成组织流程的协同不畅,影响工作效率。
邱小庆表示:“能否进行高效的工作协同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的竞争力,员工沟通、流程审批、项目团队协作等需求都是组织无法绕过的刚性需求。但与此同时,不断进化的交通以及逐渐流行的自由式的工作方式,都让组织内部的协同工作成为组织提升效率的重大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组织一站式移动协同软件应运而生。其存在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虽然大多数人不会随身携带电脑,但他们会随身携带手机或平板电脑,如果工作能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完成,那么由空间矛盾产生的协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以国信灵通研发的NQSky BeTalk为例,BeTalk以讨论流的形式重构工作全流程,解决了团队内外项目沟通和信息同步的协作要求,实现在同一款产品里无缝聊天、音视频会议、文件传阅批注分发、协调工作任务,以及随时随地不限设备和平台地进行团队互动。其支持会话和讨论组、文档涂改标注、音视频会议等功能,可以将众多分散的应用间的多对一的沟通和管理,集中到统一的高效协同解决方案中,极大简化了沟通流程,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
对此,国信灵通BeTalk产品总监徐丁指出:“组织一站式移动协同软件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将工作协同流程转移到了移动设备上,更在于其将各种协同资源进行了整合,员工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在该软件的助力下,顺畅的进行工作协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