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光纤光缆,那光缆有几种呢,各有什么优势?
选择线缆类型应从线缆用途、要求的传输容量、传输带宽、价格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线缆类型有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光缆三大类。
(1)非屏蔽双绞线UTP,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布线系统,适用于传输带宽在250MHz以下,没有特殊性能要求的网络应用,其优点是整体性能不错、价格便宜、施工和维护比较方便。六类布线系统已经达到了非屏蔽双绞线的性能极限。
(2)铝箔屏蔽的双绞线FTP,带宽较大、抗干扰性能强,具有低烟无卤的特点。相对的,屏蔽线比非屏蔽线价格及安装成本要高一些,线缆弯曲性能稍差。六类线及之前的屏蔽系统多采用这种形式。
(3)独立屏蔽双绞线STP,每一对线都有一个铝箔屏蔽层,四对线合在一起还有一个公共的金属编织屏蔽层,这是七类线的标准结构。它适用于高速网络 的应用,提供高度保密的传输,支持未来的新型应用,有助于统一当前网络应用的布线平台,使得从电子邮件到多媒体视频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在同一套高速系统中 传输。
额外的屏蔽层使得七类线有一个较大的线径,这些特点要求在设计安装路由和端接空间时要特别小心,要留有很大的空间和较大的弯曲半径,目前康宁公司已经在中国推出了7类布线系统。
早在1997年布线标准化机构和制造商就已经提出了七类铜缆布线系统的构想,其中康宁公司在1997年发布了600MHZ的七类布线。它能提供至少 500MHz的综合衰减对串扰比和600MHz的整体带宽,其连接头要求在600MHz时所有的线对提供至少60dB的综合近端串绕。而超五类系统只要求 在100MHz提供43dB,六类在250MHz的数值为46dB.
而且,由于其绝佳的屏蔽设计和高带宽,一个典型的七类信道甚至可以同时提供一对线862MHz的带宽用于传输有线电视信号,在另外一个线对传输模拟 音频信号,然后在第三、四线对传输高速局域网信息。这种应用在目前是无法想象的,但不久的将由七类布线系统实现,目前美国康宁公司推出的七类布线系统已经 领先业界达到了1200MHz的带宽。
与光纤局域网相比,七类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希望的性能和带宽,但其总体成本只是光纤的几分之一。有些人会认为光纤系统可以给人们带来足够多的带宽,并且光缆与七类线缆价格接近。但是,如果考虑到光纤路由器、光交换机和光网卡的成本因素,光纤的价格优势就会很快地丧失。
(4)光缆尤其是单模光缆可用于高速网络传输,并有先天电磁干扰免疫、可靠性强、支持远距离传输等优点,是未来理想的网络传输介质,其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光缆设备、材料和端接成本都比较昂贵,安装也相对复杂,故一般适宜用于长距离和大容量的布线。
目前62.5/125μm多模光缆已经在综合布线主干系统中成为主流布线介质,在水平系统中的应用也变得日益广泛,康宁公司目前已经推出了全套光纤到桌面的光缆布线系统,并于今年5月份正式推出10G光缆布线系统。
新版本的TIA/EIA-568-B.3规定了光纤、连接硬件以及光纤跳线的机械特性和传输性能。与568-A相比,其最显著的增强在于认可50/125μm多模光纤,以及除了SC连接器外,还认可小型元件(SFF)光纤连接器作为工作区的连接器。
允许使用SFF连接器给终端用户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SC连接器较大的尺寸无法支持设备接口朝高密度方向发展的工业趋势,而采用SFF连接器可以非常容易地在与RJ-45相同的空间内连接两芯光纤。
由于TIA对SFF光纤连接器的认可,光纤设备制造厂商如CISCO、3Com、IBM等已经将这些接口设计融合到他们的产品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AI策略成熟,CIO开始重新考虑对公有云的依赖,私有云和本地环境重新受到关注。调查显示,67%的企业领导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将部分AI数据迁移至非云环境。主要原因包括成本可预测性、数据隐私保护、安全问题和云集成挑战。对于持续的AI工作负载,购买自有GPU比租用公有云更经济。私有云支出增长更快,预计2025年将有54%的组织在私有云上投入超过1000万美元。
沙特TachyHealth团队开发的32亿参数医疗AI模型Gazal-R1,通过创新的双阶段训练方法在医疗推理任务上超越了12倍大的模型,在MedQA等测试中取得87.1%的优异成绩,展现了精巧训练策略胜过规模扩张的重要启示,为资源有限的医疗AI研究提供了新路径。
本文深入分析了从传统AI发展到AGI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智能爆发现象。基于AI专家共识的2040年AGI实现预期,文章探讨了七种主要发展路径,重点关注突破性的"登月路径"。智能爆发理论认为,智能可以像原子链式反应一样相互促进,快速产生大量新智能。文章预测2038-2039年可能发生智能爆发,随后在2040年实现AGI,但也指出了关于智能爆发的启动、控制和潜在风险等争议问题。
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RetFiner技术,通过让眼科AI模型同时学习OCT图像和医疗文字描述,显著提升了诊断准确率。该方法采用四种训练任务让AI模型建立图像与文字的深层联系,在三个主流眼科AI模型上实现了2-6个百分点的性能提升,为医学AI发展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