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的日常运营中,能否进行高效的工作协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的竞争力。员工沟通、流程审批、项目团队协作等需求组织都无法绕过,但是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与员工的分散,工作协同正在成为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首先,空间上的分散使得远程协作效率低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走到外面,而不是局限于组织狭小的空间里面。出差,外出调研、交流更是成为家常便饭,当有工作需要团体协助时,空间上的距离将使这个难度大幅上升。例如,当自己在OA上发起了一个流程的时候,却发现流程的下一个处理人正在出差,无法及时的处理这个流程,这显然会导致流程的流转时间大幅延长。
而传统OA、CRM等软件的局限之处在于,软件是基于PC而设计,因此只有在PC上才能获得最好的体验。而当员工不方便携带PC的时候,这些软件将几乎难以使用,自然也无法被用于处理工作流程。
其次,网络攻击使得公众协同平台面临数据安全威胁。为了能够随时随地的交流工作信息,进行工作协同,很多组织使用QQ、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还会将一些机密文件通过云盘或是群共享的方式发送给特定的同事。
这种方式固然非常便捷,但是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这些网络服务的服务器并非处于组织的控制之下,很容易因为系统漏洞或是撞库等原因遭到网络攻击,导致数据泄露。如果组织的机密数据通过这种方式泄露出去,将对组织的竞争力构成极大影响。
所以,很多专家已经想到,要解决组织工作协同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因为我们虽然不会总是携带电脑,却会随身携带手机或平板电脑。如果能够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随时处理工作事务,显然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正是基于这些问题,“打破传统协同工作壁垒,重构一站式协同解决方案”逐渐成为组织的优先选择。以国信灵通研发的NQSky BeTalk为例,其支持会话和讨论组、文档涂改标注、音视频会议等功能,可以将众多分散的应用间的多对一的沟通和管理,集中到统一的高效协同解决方案中,极大简化了沟通流程,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
对此,国信灵通BeTalk产品总监徐丁表示:一站式移动协同解决方案并非只是简单的将即时通讯、文档修改等功能叠加起来,而是根据组织的需求而定制而成。与普通的社交软件不同,一站式移动协同解决方案在“人”、“内容”、“工具”的社交模型中,打造组织社交专属的协作工具,无缝整合组织人员和众多非结构化信息,丰富的信息流在同一会话中可以实现动态订阅, 以保证信息高效传递、管理和执行。
作为一款创新性的四维协同工具,BeTalk以讨论流的形式重构工作全流程,解决了团队内外项目沟通和信息同步的协作要求,实现在同一款产品里无缝聊天、音视频会议、文件传阅批注分发、协调工作任务,以及随时随地不限设备和平台地进行团队互动,打破了传统协同工作的壁垒,帮助组织重构了高效的一站式协同办公方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与Anthropic达成合作协议,为Microsoft 365 Copilot用户提供Claude AI引擎选项。商业版Frontier Copilot用户可选择Claude Opus 4.1和Sonnet 4等模型,但需管理员权限。这标志着微软正在超越OpenAI,采用更开放的AI代理方式。微软已在Visual Studio中集成Claude,并在Azure中加入Grok AI。微软AI CEO表示,公司将基于他人最佳技术构建应用,而非追求AI领导地位。
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研究发现,主流视觉语言模型在将图像转换为文字描述时会丢失40%-90%的视觉信息。研究开发了两种创新方法来量化这种信息丢失:邻居关系分析和嵌入重建技术。实验表明信息丢失直接影响AI的检索和问答性能,研究还实现了丢失区域的精确可视化,为优化AI视觉系统提供了重要工具。
OpenAI发布ChatGPT脉冲功能,这一推送特性可根据用户聊天历史自动生成个性化每日更新。该功能目前向Pro订阅用户开放,通过分析用户聊天记录、偏好设置以及Gmail和谷歌日历连接,AI模型在夜间进行研究,次日清晨以卡片形式推送相关信息。用户可通过点赞或踩的方式提供反馈。这标志着OpenAI向主动式AI助手转变的重要一步。
阿联酋研究团队创建了PersonaX数据库,包含超过1.3万人的多模态性格分析数据。通过整合面部照片、背景信息和AI生成的行为特征描述,研究首次实现了大规模的跨模态性格分析。团队开发的双层分析框架不仅能发现统计关联,还能揭示深层因果关系,为理解人类性格特征提供了全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