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今日宣布,为加强与合作伙伴在公路ICT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将于9月1日在成都举办“智汇阳光,共襄新程”2015年华为公路信息化合作伙伴精英沙龙。本次沙龙将邀请全国公路信息化领域最具实力的50余家合作伙伴参加,旨在为合作伙伴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共享商机,共同助力我国公路信息化发展。
截止2015年6月,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50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路信息化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如:如何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 ,如何降低信息化系统维护成本,如何保障业务安全可靠运转,如何提升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运营效率等等,已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沙龙将介绍华为的公路信息化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公路信息建设面临的问题。此外,本次沙龙活动会针对性地详细解读华为最新的渠道政策。并同时还将安排华为高层领导会谈,与合作伙伴的全面合作进行深入交流。为让合作方伙伴零距离感受华为文化,还安排与会合作伙伴参观华为成都研究所,零距离接触华为产品及实验室,包括存储产品体验中心,解决方案实验室,以及投资超过2亿的亚洲最大存储兼容性实验室,该实验室能够提供华为全系列存储设备在各场景下的扩展性能力测试。
经过多年对公路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探索,华为能够为公路行业客户提供传统的生产、办公到前沿信息化应用的“云、管、端”多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端到端、全方位的服务。2014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11.19万公里,华为高速公路通信市场份额超过70%。华为已逐渐成为公路行业客户在ICT领域的首选合作伙伴。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全联接的大时代,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为代表的ICT技术驱动着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而华为将持续坚持“被集成”战略不动摇,华为致力于提供创新的、技术领先的、差异化的、易于被集成的、一站式的、基于业务驱动的 ICT基础设施,与各合作伙伴深化合作,实现利益分享,在公路信息化领域实现共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ndeed通过云原生和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为AI时代做好了准备。公司CIO Anthony Moisant表示,他们不仅在采用AI,更在构建一个智能代理公司,将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相结合。公司已完成从本地服务器向AWS的迁移,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湖架构,并基于Apache Iceberg构建数据湖仓。目前已有4个Salesforce代理投入生产,6个内部智能产品上线,另有20多个代理正在开发中。
微软研究院团队开发的BitNet v2技术实现了AI大语言模型的重大突破,通过创新的H-BitLinear模块和哈达玛变换技术,成功将模型激活精度从8位降低到4位,同时保持了几乎相同的性能表现。这项技术显著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硬件利用率,为AI模型在边缘设备和批量推理场景中的部署开辟了新道路,有望推动AI技术的更广泛普及应用。
AI第四代生成式AI标志着技术范式转变,正在用户体验、应用自动化和平台三个层面为企业带来重大价值和颠覆。企业应关注商业价值而非技术本身,需要从业务问题出发量化价值。未来五年将在认知任务处理上取得巨大进展,但需要创新思维应对劳动力转型。六大颠覆性支柱包括下一代AI能力、数据平台、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企业用户体验和云架构等。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团队提出ToolRL方法,通过精细的奖励机制训练大语言模型正确使用工具。该方法突破传统监督微调局限,采用格式奖励和正确性奖励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在多个基准测试中相比基础模型提升17%,相比传统方法提升15%,显著改善了模型的工具使用能力和泛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