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云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这种形式非常适应现在的自主化学习模式。”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以下简称“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信息科主任高进如此评价锐捷“云课堂 ”。
高进口中的云课堂,是锐捷网络研发的一个基于不同教学场景、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它通过云计算技术将计算资源集中上收到云主机,学生课桌上只保留瘦终端获取云主机的虚拟桌面,在改善计算机教室环境的同时提升计算机教室使用和管理体验。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
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是一所全日制公立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就以打造“精致教育”为目标,致力于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提高师生对现代化技术的了解,提升教育的效率。学校建有高标准的体育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馆及各专业教室,为各班教室配备了触摸屏、实物展台等多媒体系统。
然而,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大潮下,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传统的“一人一机”部署方式出现了“发展瓶颈”。据高主任介绍,传统的计算机教室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烦忧,影响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一,繁多的应用导致运行缓慢,学生行为的不可控引起硬件的损耗高;第二,场景经常切换导致PC高故障率,软件升级耗时耗力;第三,平均开机时间长,噪音高;第四,教学效率低,切换教学场景难度大,维护工作繁重;第五,人力物力成本高,传统桌面虚拟化体验差、不流畅等。
锐捷网络云课堂教学实景
“现在基于云课堂,节约了学校的管理成本,解放了管理员和老师,让学校有时间去想诸如怎样改进和丰富教学这些以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的事情。”高主任介绍,传统机房系统、软件更新时需先进行母盘制作,然后通过网络同传,一旦同传失败,需重新再来,效率非常低;云课堂则不需要担心同传的麻烦,只需编辑虚拟镜RCD系统镜像即可,本地操作,不易出错。
信息课内容单一、教学方式老套、师生互动缺乏、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当下很多学校信息化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高主任对此颇有感触。云课堂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就是改善老师的授课体验,基于此,云课堂在很多教学细节的设计上都做足了“功课”。高主任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云课堂上课点名的功能,它可以帮助老师便捷准确地叫出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既可以更好地促成师生的互动,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另一个是“击鼓传花”的应用,它使得课堂不再是填鸭式的死气沉沉,而变得有趣和有益,在互动游戏中让学生们感受到信息化课程的乐趣,并且对此充满期待。
高主任所提到的例子,仅仅是锐捷网络带给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惊喜之一。60台学生终端同时开机进界面仅需不到60秒的时间;2分钟轻松完成镜像切换;易管理“零”运维;节能环保无噪音;简洁友好的UI操作界面;便捷的签到和提问形式;作业空间的精妙设计;教师端的实时监控和学生端的自由度;一键禁网一键禁USB,等等。这些都是锐捷云课堂带来的课堂变革和模式创新。
“希望锐捷做的不仅是云课堂,更是云校园”
2014年9月,基于景山学校远洋分校计算机教室的实际情况和痛点,锐捷网络为学校部署了云课堂1.0版本解决方案 : 在每间教室部署一台RG-RCD6000服务器,支持教室中60台RG-Rain100学生终端和教师机的教学应用。作为全国首批Rain100云课堂单体教室,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创新性的改变, 在改善计算机教室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师生使用和机房管理人员的管理体验。
锐捷网络云课堂事业部总经理尹德琨表示,基于学校教育应用的需求,云课堂一直在做创新升级。而“让学生再次回归主人”便是对锐捷云课堂2.0版本的概括。
相对于云课堂1.0来说,云课堂2.0在师生互动和教学模式上收获颇丰,真正让学生爱上了课堂。全新彩虹版管理界面、实名制签到、作业空间和互动游戏、产品论坛、云课堂大讲堂等等,这些都是云课堂2.0带来的创新体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云课堂2.0版本中,每个一体机上面都有一个呼吸灯,会随着教学管理软件的动作变换不同颜色,打破了传统教室中师生间的被动沟通,架设了良好的交流渠道。
“我们希望锐捷做的不仅仅是云课堂,以后可以做成云校园,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对于今后的发展,高主任满怀期待和信心。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示范性教学改革,仅仅是锐捷网络云课堂改变计算机教室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锐捷网络云课堂解决方案已经为2500家学校、3000间计算机教室、125000个云桌面提供优质服务,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校正在享受着信息技术所带给课堂的变革和创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许多CIO在实施AI战略时因良好初衷反而导致失败。专家指出,仅为AI而做AI会浪费资金且无实际成果,应先评估业务价值。CIO常见错误包括:让风险规避型利益相关者施加过度限制、仅依赖现成AI工具而不深度整合、在人员和流程问题未解决时强推技术转型。成功的关键是确保AI解决方案真正节省时间并带来业务价值,需要有权威的负责人推动决策,同时不惧怕小规模试错,快速迭代改进。
谷歌研究院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习人类眼动轨迹来提升视觉问答能力。该技术像训练侦探一样教会AI关注图像中的关键区域,准确率提升3-10%。研究发表于CVPR 2024,在教育、医疗、无人驾驶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AI向人类智慧靠近开辟了新路径。
Kahoot是一个基于游戏的学习平台,涵盖科学、历史、地理、英语和数学等领域。该平台于2023年推出AI功能,AI生成器可从主题、文档、网站或视频链接即时创建互动学习体验,帮助教师减少备课时间,让学习更具吸引力和个性化。平台支持50种语言,拥有120亿用户,还提供翻译工具和AI驱动的学习推荐功能。
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脑电图技术发现,当人们体验虚假听觉(即"听到"实际不存在的语音)时,大脑的神经活动模式与听到真实声音时几乎相同。研究揭示了大脑会根据语言经验和上下文自动"填补"缺失的语音片段,这一发现对理解听觉障碍、改进助听设备以及开发更智能的语音识别系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