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企业IT向云演进研讨沙龙”在北京召开,中国医药集团以自身云计算实践为例向到会的央企、政府CIO们分享了集团企业的云计算演进之路。
为什么如此强调集团企业和云计算的关系,是因为在集团企业特别是央企和互联网行业风风火火的云计算还存在一点“隔阂”,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信息部主任雷万云认为,“由互联网公司所引发的云计算热潮,实际上并没有回答企业信息化的实质问题,导致了云计算炒作成分较多且难以在企业实现落地。”
集团企业的问题是企业户数多、层级多、业务形态多,子企业信息化建设阶段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在座的多位央企CIO表示,并不能简单复制和照搬互联网公司云计算建设的模式和经验。
在研讨会上,国药集团、品高云和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发布了《集团企业云计算演进策略与实践报告》白皮书,给集团企业云计算演进之路提供了参考答案。
白皮书给出了集团企业IT向云演进的方法:对于集团企业来说,由于内部IT的复杂性,因此企业内部部署云不太可能一步到位,应该是个渐进的过程,通常来说包括数据中心集中整合、服务提供与自动化、应用云化、服务化运营四个阶段。
第一步数据中心的整合集中、标准化和优化,将企业分散的硬件设备资源进行物理集中,形成了规模化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第二步服务提供与自动化目的是把企业云将其职责转化为运营中心,信息化部门负责服务的规划、设计、优化等,具体的服务交付、运维工作交由云平台来完成。第三步当企业在建立了统一管理的数据中心并能提供服务后,需要根据应用的重要程度、安全级别、使用对象、生命周期等,规划传统部署在物理机上的业务平台和企业应用向云中迁移的蓝图。第四步云计算到最后的转型阶段,就是一切皆服务,动态的基础架构、企业级的平台服务、企业内的各种应用、关键行业的业务流程、软件、信息、商业应用套件和解决方案都可以成为服务。
雷万云介绍了国药集团IT基础设施云的落地实践,在业务层面,主营业务系统逐步由三、四级数据中心向二级数据中心集中;基于管控的系统由二级数据中心逐步向集团数据中心集中。在技术层面,通过统一的云管理软件集成集团及二级公司IT基础设施资源池,为集团用户提供统一的IT基础服务。
据介绍,在IaaS云平台的建设上,国药集团也与品高云一起进行了更深的探索和研究,在保障已有平台功能的基础上开始尝试搭建统一的IaaS云架构和云服务体系,向满足不断变化的融合互联网应用的新企业IT架构转变。
雷万云一再向同行们强调的是,“不要只是把云计算当成解决资源集中管控和交付的问题,要用它把企业的信息系统转化为IT能力的交付平台,这也是国药集团云实践的目标。”
作为国药集团云实践的合作伙伴,品高云恰恰支撑了国药集团的这一愿景,例如利用品高云平台,业务部门可以自助创建复杂多机架构的应用系统,品高云武扬将它称为从基础资源交付向应用、价值交付的转变。
这个关键思维的转变正如白皮书所提到的,IT部门应力求打破业务与IT之间的壁垒,把平台能力转化为服务,让业务部门可以通过组合服务就可以满足业务需要,使得业务部门的IT诉求转化为业务人员的自主动作,最终实现服务化运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kamai的分布式边缘架构从设计之初就以韧性为核心,全球平台通过跨区域负载均衡和智能路由技术,确保即使某些节点出现故障,流量也能无缝切换至可用节点。
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巴巴合作研究发现,大型语言模型在推理时展现出"预设与锚定"的思考节奏。通过分析注意力机制,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AI内部的推理逻辑,并基于此开发了三种新的强化学习训练策略,在多个数学推理任务上获得显著性能提升,为AI系统的可解释性和训练效率提供了突破性进展。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商汤科技研究团队开发的InteractiveOmni是一个突破性的全模态AI助手,能够同时处理图像、视频、音频和文字,并具备强大的多轮对话记忆能力。该模型采用端到端架构,实现了从多模态输入到语音输出的统一处理,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4B参数版本就能达到接近7B模型的性能,且已开源供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