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穿戴式智能设备如雨后春笋般现身。通常来说,可穿戴设备是指那些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进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 设备,除了谷歌眼镜、蓝牙耳机、手表计算器这些我们熟悉的设备外,还有些新奇的东西,比如发亮的裙子、会自动拍照的挂饰摄像头、键盘裤子、传感器智能服、 太阳能充电背包等。
可穿戴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的创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把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中,可支 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专家预计,今年将销售接近1500万台可穿戴智能设备,到2017年销售数量将接近7000万台。在产品体积越来越小、 重量越来越轻、功耗越来越低的趋势下,将可穿戴设备连接到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和与云端的数据传输变得尤为重要。因此,移动智能设备 已经成为连接一切的枢纽。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预计,到2016年,可穿戴式智能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而整个互联网市场将会向移 动终端倾斜。
随着可穿戴技术越来越重要,利用无线连接技术实现设备与智能手机的互联将会成为开发这些设备应用潜力的关键所在。例如,借助近场通信(NFC)技 术,消费者可以购买新型可穿戴设备并将其方便地连接到智能手机,进行快速安全的通信,不需要其他复杂的菜单或繁琐的设置过程;借助Bluetooth Smart和WiFi技术,消费者可以从可穿戴设备中获取数据(例如消耗的卡路里、心率等),并将数据传送到智能手机或云端,而不会消耗太多电量;借助 WiFi直连技术,消费者可以直接将两个WiFi设备连接在一起,不需要接入点或计算机;将可穿戴设备与定位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一些有趣的新应用功 能,比如医生可以在临床环境中跟踪患者的情况,零售商可以向消费者发送有针对性的广告信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发布了面向成本敏感用户的Claude Haiku 4.5大语言模型,定价为每百万输入令牌1美元,输出令牌5美元,比旗舰版Sonnet 4.5便宜三倍。该模型采用混合推理架构,可根据需求调整计算资源,支持多模态输入最多20万令牌。在八项基准测试中,性能仅比Sonnet 4.5低不到10%,但在编程和数学任务上超越了前代Sonnet 4。模型响应速度比Sonnet 4快两倍以上,适用于客服聊天机器人等低延迟应用场景。
字节跳动发布Seedream 4.0多模态图像生成系统,实现超10倍速度提升,1.4秒可生成2K高清图片。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扩散变换器架构,统一支持文字生成图像、图像编辑和多图合成功能,在两大国际竞技场排行榜均获第一名,支持4K分辨率输出,已集成至豆包、剪映等平台,为内容创作带来革命性突破。
英国初创公司Nscale将为微软建设四个AI数据中心,总计部署约20万个GPU,合同价值高达240亿美元。首个数据中心将于明年在葡萄牙开建,配备1.26万个GPU。德州数据中心规模最大,将部署10.4万个GPU,容量从240兆瓦扩展至1.2吉瓦。所有设施将采用英伟达最新Blackwell Ultra显卡。
红帽公司研究团队提出危险感知系统卡(HASC)框架,为AI系统建立类似"体检报告"的透明度文档,记录安全风险、防护措施和问题修复历史。同时引入ASH识别码系统,为AI安全问题建立统一标识。该框架支持自动生成和持续更新,与ISO/IEC 42001标准兼容,旨在平衡透明度与商业竞争,建立更可信的AI生态系统,推动行业协作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