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部署加快步伐,企业组织需要不断地重新调整和改善网络。这个挑战已催生出了新的技术和标准,它们旨在增加和优化网络的容量、安全性和灵活性,同时牢牢控制成本。本文列出了这方面的五大趋势:
802.11ac迅速得到采用
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工作场所变得无处不在。由于移动设备的数量和基于云的企业服务的部署规模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网络管理人员必须重新考虑如何配置、保护及控制企业计算资源和信息访问。
相比前一代技术802.11n,IEEE 802.11ac速度快3倍,能效高6倍,同时仍与802.11n以及老式的802.11b/g/a空中接口保持兼容。据来自电信市场研究公司Infonetics的最新数据显示,802.11ac接入点的销量比去年几乎增长了10倍。这只会给企业的技术人员增添压力,他们必须更有效地管理并保护网络连接点。
无线技术的发展之路:无线技术有15年的发展史,吞吐量出现了急剧增长,如今802.11ac(5G)的吞吐量达到3.6Gbps。802.11ac接入点的销量增长了10倍,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2.5G和5Gbps进入布线室
随着802.11ac Wi-Fi Wave 2的推出,通过接入点的流量速率将超过每秒数千兆位,需要接入点和以太网交换机端口的速率同同扩展到1000 Base-T(1G)以上。然而,由于已经安装了数百万英尺长的超5类/6类线缆,所以企业经营者期望在这种老式的非屏蔽双绞线铜缆上填补1G与10G之间的空白。
补充原始802.11ac无线规范的Wave 2将引入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及其他先进技术,有助于将理论最大无线速率提高到6.93Gbps。这为更快的以太网速度和快速升级到2.5G和5G创造了机会,而不是以太网所特有的10x速度升级路径。虽然新安装的系统会明智地使用超6类线缆来支持10G,大多数传统的安装系统仍会坚持使用1Gbps,或者需要超过1Gbps的上行链路速率时,采用2.5G/5Gbps。
虽然有多个行业提案能够在现有的超5类/6类线缆上达到2.5G/5Gbps,业界还是需要支持单一标准,以避免混淆、不同解决方案彼此不兼容。这可能会给这一新兴市场的潜在成功带来不利影响。好消息是,IEEE 802.3标准机构致力于通过2.5G和5G提案,将多速率千兆以太网BASE-T引入到企业接入点。
重点应放在实现这个近期目标上,而且是在当前的超5类(2.5G可达100米)和6类(5G可达100米)线缆上。考虑到带宽有限,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显然是采用更高级的调制方案。
布线室里增加2.5G和5G以太网链路协议速率,能够经济高效地将网络带宽扩展到企业接入点,并且为IT专业人员在数据速率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
25G、50G和100G进入数据中心
企业网络和云网络运营者必须遵循精心规划的技术路线图来扩建其网络,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来扩展网络。与往常一样,这些运营者在保持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CAPEX/OPEX)尽可能低的同时,必须兼顾性能优化。想实现这些常常相互冲突的目标,方法之一就是向更高速的以太网技术迁移。
专家预测,全球最大的云运营者会向100G以太网架构迁移,而对其他大多数知名的数据中心公司来说,经济高效的25G和50G仍将是主力技术。25G/50G以太网联盟这个新兴机构已将其25G和50G以太网规范向所有数据中心生态系统厂商公开(免版权费),以便构建和部署兼容的、可互操作的产品实施技术。该标准有望加快25G和50G以太网端口的广泛部署,它们将与面向云架构推出的100G以太网并行不悖。
25G/50G标准似乎是后退一步,因为40G和100Gbps以太网早就存在了,但该标准旨在满足企业对更经济高效的速率的需要,尤其是对云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而言。比如说,25Gbps线缆的成本结构与性能高出2.5倍的10G线缆大致相当。同样,50G线缆的成本是性能提升25%的40G线缆的一半。
云规模网络
公司如何才能降低移动网络的成本,同时又提高IT基础设施的效率和灵活性?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正在重塑企业使用IT的方式。在此过程中,云计算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提供了通过互联网访问复杂应用程序和海量计算资源这一便利。
云提供了通过第三方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所需要的额外计算容量,让企业组织无需投资兴建新的IT结构就有办法扩增计算容量。能够在云端托管数据处理和数据本身解放了网络管理员,可以将那些计算容量重新配置到生成数据的地区,另外还能控制生成数据的设备。精心设计的以太网网络提供了云计算发挥。
其全部价值所需要的低延迟和高带宽。
云规模网络:云规模网络有三个关键要素,包括物理网络层、网络服务以及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支持平台。物理网络层要素为高效的网络设计提供了蓝图。经济高效的网络服务能够为所有工作负载确保性能和扩展性,而SDN和NFV能够实现动态配置、更快速的创新和部署。
开源网络
要是没有软件,云规模网络就毫无用处――每只交换机都需要一个操作系统。软件必须提供与硬件无关的网络操作系统,能够在商用交换机硅片上实现抽象层,就像Linux和Windows在服务器上提供的那样。
摈弃专有技术的限制,允许开发人员彼此合作、探讨、妥协以及相互激励,这是开源网络的一大好处。知名调研机构加特纳集团预测,到2015年,开源技术将包含在85%的商用软件包中;而95%的主流IT部门会采用开源软件的某些组件。
几十年来,众多厂商一直向客户推销专有的服务器、数据存储系统、网络和软件组合套件。而如今,同样这些客户想要能够以不同方式排列组合的系统,将开源软件与现成硬件及自己的内部老式系统结合起来。这种混合搭配方法有望在速度、成本和创新等方面带来优势。
来自单一厂商的传统专有解决方案正在向涉及多家供应商的解决方案转变。与任何市场一样,这让客户可以大幅节省成本,并且优化性能。如今的挑战变成了成功地整合来自那些众多供应商的系统。幸运的是,服务器和PC市场已经为如何将新的开源硬件、开源软件和相关标准整合起来提供了一个样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串流技术正打破传统游戏边界,让"即点即玩"的畅快体验触手可及,不仅重塑了玩家的游戏方式,更将引领整个产业迈向云端加速迈进。
高通宣布收购越南 AI 研究公司 VinAI 的生成式 AI 部门,金额未披露。这标志着高通持续扩张 AI 工具领域。VinAI 由前 DeepMind 研究科学家 Hung Bui 创立,开发多种生成式 AI 技术。此次收购将增强高通在 AI 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望为多个行业和消费者带来创新。
GameForge AI 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游戏开发平台,可帮助用户轻松创建自己的游戏世界。本文介绍了 GameForge AI 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创建角色、场景和任务等。虽然 AI 生成速度较慢,但平台对游戏设计师、桌游爱好者和学生等用户都很有吸引力。与其他 AI 创作工具相比,GameForge AI 更注重构建复杂的叙事驱动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