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5日,第七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成了云计算产业链的大Party,大大小小的云计算提供商纷纷来聚会,我们就通过展台来看下纵横云计算的大咖们,重点是三大运营商以及那些互联网基因的云。
运营商来做云,就是不缺网络资源,瞧,中国联通的沃云能力,网络通达207个国家和地区,及583个运营商。骨干网络拥有超过180万皮长公里的光纤资源,以及全光化的城域网络和接入网络,通达乡镇。
据介绍,中国联通已经部署12个国家级数据中心,同时还有遍布31个省覆盖196个地市的320个机房省级云数据中心,实现云数据节点在县级、地级城市的覆盖和延伸。拼的就是资源!
再看看中国电信在说啥,“天翼云:更懂网络的云,更懂云的网络,更懂你的大数据”。看得出来,尤其是更懂网络!
2015年,中国电信还在做一件事情,规划建设“8+2+X”云资源布局。8指的是全国8个区域,2是指内蒙和贵州两个超大规模云数据的园区,X是下沉到每个地市的边缘节点。“8+2+X”云计算资源协同布局可以从点升级为面,全面承载公有云、专享云、行业云以及大数据平台。
2015年,中国电信还将完成数据中心之间的高速互联网络,把省际的数据中心之间用100G高速带宽直联,区域数据中心成为区域VDC汇聚核心。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带宽资源是其短板,在云的发展进程中,相比其他两家运营商,中国移动是稍慢的。从网络上来看,其省际光缆总长度为25万皮长公里。
说完了三大运营商,我们再来看下此次重点亮相的互联网基因的和专注云的服务提供商。
首先来说阿里云,不说别的,名符其实的国内第一大体量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无可争议。也许阿里云不这么看,他的视野是全球市场。在展台上我们注意到它重点展示的全球业务数据:“昨日”累计全球服务请求数819亿次,相当于Facebook日均访问量的102倍。来看看阿里云公布的全球客户代表,伦敦奥运会和12306,还说什么呢?
继续来看家大业大的腾讯云,腾讯今年发布“双百计划”,希望未来三年中投入100亿分发流量,帮助中国互联网成长出100家市值超过1亿美金的企业。
百度开放云的服务产品已经在陆续上线,在展台我们注意到CloudRack 2.0服务器,据介绍,这是其自研的高密度云机柜,在百度很多业务中已经得到应用。
接下来再看青云QingCloud,有人说阿里云规模第一,青云技术第一,当然这个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在展台上,我们注意到这句话,“技术,是QingCloud的名片”。为什么?数秒钟支撑成百上千倍的业务压力,高性能硬盘、I/O吞吐率128MB/S,虚拟私有云、100%二层隔离,支持全透明代理模式的负载均衡器等丰富了这张技术名片。
并且,我们知道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很多推出了自研的硬件产品,更彰显其牛X的研发能力。这不,青云近日也推出了其超融合一体机,预集成了QingCloud虚拟化平台、云平台管理软件、SDN网络和分布式存储,资源可按需调配、线性扩展。
当然,许多硬件厂商也参展了此次大会,包括华三、希捷、浪潮等,在IT基础设施层面推动云计算发展功不可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近年来频繁出现技术故障和服务中断,从Windows更新删除用户文件到Azure云服务因配置错误而崩溃,质量控制问题愈发突出。2014年公司大幅裁减测试团队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替代传统测试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虽然Windows生态系统庞大复杂,某些问题在所难免,但Azure作为微软核心云服务,反复因配置变更导致客户服务中断,已不仅仅是质量控制问题,更是对公司技术能力的质疑。
Meta研究团队发现仅仅改变AI示例间的分隔符号就能导致模型性能产生高达45%的巨大差异,甚至可以操纵AI排行榜排名。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格式选择问题普遍存在于所有主流AI模型中,包括最先进的GPT-4o,揭示了当前AI评测体系的根本性缺陷。研究提出通过明确说明分隔符类型等方法可以部分缓解这一问题。
当团队准备部署大语言模型时,面临开源与闭源的选择。专家讨论显示,美国在开源AI领域相对落后,而中国有更多开源模型。开源系统建立在信任基础上,需要开放数据、模型架构和参数。然而,即使是被称为"开源"的DeepSeek也并非完全开源。企业客户往往倾向于闭源系统,但开源权重模型仍能提供基础设施选择自由。AI主权成为国家安全考量,各国希望控制本地化AI发展命运。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ALM训练框架和STORM模型,通过轻量化干预方式让40亿参数小模型在优化建模任务上达到6710亿参数大模型的性能。该方法保护模型原生推理能力,仅修改2.6%内容就实现显著提升,为AI优化建模应用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