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网络频道 06月04日 北京报道: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俞承志在第七届中国云计算大会4号下午的“互联网+”高峰论坛中,详细阐述了《互联网+与智慧城市》这一话题,其中特别强调了运营商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以及从运营商的视野如何来看待“互联网+”跟智慧城市的关系。
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 俞承志
对于“互联网+”中国移动一直在做着探索,俞承志认为智慧城市是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手段,是信息化和城市化的高度结合。从三个层面看,第一个是稳定,包括平安城市,数字城管;第二个是民生;第三个是促增长。
而4G网络的出现成为了“互联网+”的催化剂,中国移动在2014年用了一年时间建立起了80万个基站。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4G网络,俞承志讲到,“去年中国移动在4G至少投资了两千亿。而互联网与运营商是和谐的关系,4G网络会带来很多的变化,过去微信不能看短视频,现在可以看,而且速度更高更快、成本更低,现在4G用户已经突破1.43亿。”
从智慧城市聚焦传统行业
从整个智慧城市来看,俞承志分别对几大传统行业进行的详细讲述,“中国移动在谈一个概念,叫再造一个中国移动。以前叫话务经营时代,现在是流量经营时代,面向“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需要转型。中国移动怎么和新行业结合,比如在智慧医疗领域,中国移动提出“和健康”的概念,和是4G品牌,其有两个意义,第一是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和谐;第二本身也是一种连接和沟通的意思,中国移动要创造自己的梦想,提供“和健康”的平台是希望通过面向移动健康、区域医疗和大数据为政府、医院、企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在教育方面,俞承志表示,“中国移动希望构建一个共赢教育的新生态圈。国家大力发展教育,K12空间广阔。中国人最重视教育,中国移动和互联网要迎接在线教育新机遇。我们的校讯通有九千万的用户,面临“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我们的定位是希望能够建立集教育的资讯、资源、应用社区为一体的开放式教育平台,服务于国家均衡教育战略,构建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交通方面,俞承志也表示,“前段时间中国移动与特斯拉洽谈了合作,特斯拉向我们反馈说用3G网络对汽车的软件功能进行升级需要几十个小时,但用中国移动4G只需4个小时。移动互联网和汽车结合是两化结合非常好的典范,为汽车行业带来转型升级的机会,为运营商也带来了机会。中国移动也同时在做4G车联网相关产品,也在做4G多功能的车机,希望基于我们的平台为保险公司、汽车租赁行业提供服务。”
在智慧民生方面,中国移动也一直致力于物联网的应用,在交通、农业、城市环保等方面都有相关产品和应用。包括远程抄表、儿童定位手环、电动车监控产品、电梯卫士产品等等。中国移动也提供和包的产品,将卡、应用、生活、消息装到钱包。
在智慧政务,俞承志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基于平板办公。中国移动在通信产品上有非常深的积累,对于这种办公类的产品、移动办公的系统,对政府而言可以同民众做互动,还可以结合很多行业应用。”
与此同时,俞承志还表示,“中国移动的三个产品,一个是云总机,一个是云企信,一个是云视讯。考虑到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在用PPS,所以中国移动在对企业不放小交换的同时也可以提供总机短号服务。云企信是客户端产品,可以实现办公需求。云视讯是会议产品。
4G网络撑起“互联网+”平安城市
另外,俞承志具体讲解了“互联网+”平安城市的建设意义。“上海踩踏事件,再到长江沉船事件等等。作为运营商来讲怎样能够帮助政府做好城市的管理。对于中国移动而言,目前拥有八亿用户,用户样本占比70%,换句话说今天在座的各位多少是从上海来的,有多少是安徽来的,这些数据运营商是都有的。但是从隐私的角度来讲是不可以公布出来的,统计意义来讲这些数据可以发生很大的价值。比如旅游景点,怎么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这些大数据需要跟很多行业合作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举例来说,俞承志讲到,“校车发生过很多事故。过去没有4G不能对校车进行无线视频的监控,而现在完全可以在校车上安装4G模块,家长这时候可以看到校车的实时情况。所以运营商的4G网络在目前“互联网+”的大潮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平台的角色。再比如说移动执法方面,公安警察可以携带4G设备,如针孔设备随时拍摄视频回传,这些都需要基于4G实时做无线视频监控来保障。”
演讲最后,俞承志表示,“从中国移动角度来讲,大家对智慧城市理解都不太一样,但我们相信运营商建立的4G网络,能够给将来的智慧城市、“互联网+”、工业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以有力的支撑,中国移动也会帮助我们的企业实现各自的梦想。”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临近年底,苹果公布了2024年App Store热门应用和游戏榜单,Temu再次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
云基础设施市场现在已经非常庞大,很难再有大的变化。但是,因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关闭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就像开启它们那样,预测全球云基础设施开支可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