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已落下帷幕,渠道转型、赋能作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引起了渠道合作伙伴的广泛关注。其中,华为HCIE作为目前IT服务界最热门职业认证之一,为何渠道如此重视,成为华为HCIE又将有哪些收获,与CCIE有何不同?让我们来深入了解华为HCIE。
现在IT职业认证市场上很多认证,比如CCIE、HCIE、H3CIE、JNCIE、RHCE等等很多很多,涵盖了不同的IT技术领域方向。
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当前的职业认证
很多人为了一张证书,不深入理解,一味的背考题,其实完全是一种买椟还珠的行为。证书不能代表一切, 不代表荣耀,它只能称作你成功路上的一个阶梯。证书本身就是一张纸,一个水晶杯,没有什么价值,真正的价值在于你通往认证学习的路上或你获得证书的过程中或你拥有相关技能后的那份自信或在这条学习的道路上结交的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自己在思考、分析问题上变得严谨,更具条理,无论将来是做管理,还是继续从事技术,这些才是最终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东西。
走上认证这条路,你就是一个战士,就要去为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抱负而战。俯视内心,要对得起它。这是我作为一名认证老兵给各位即将走上认证战场的战士们的忠告。
HCIE与CCIE的现状
网络上很多人问起关于华为和思科认证哪个更好,我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抛砖引玉,说下自己的观点,但仅代表个人立场。
2014年,一年的时间,华为HCIE在通过率不到50%的范围内,考出了HCIE500余人,思科最初1998年在中国开展CCIE认证,整整用了5年的光景才在中国达到每年通过500人,可见华为认证团队可怕的狼性高效以及背后广阔的中国市场支撑。
一个认证是否能够持续长久吸引大量追随者,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证书所在公司母体的市场地位。其它多个次要因素:“证书背后的技术含量、考生付出和得到的性价比、证书的公正性、正确稳健的市场推广行为。”
HCIE和CCIE证书的价值和风格对比
从考生就业情况分析对比,CCIE目前考生数量非常庞大,因为考试方式和人数众多,考生的水平可能参差不齐,所以外面有些负面信息,这可以理解,毕竟历经20年沧海桑田的老牌认证。 HCIE作为新兴的认证,因为引入面试环节,面试中具有理论、项目、LAB等考察点,要求考生理论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考生在企业技术面试过程中,普遍表示压力很大,所以国内应届大学毕业生考出CCIE薪资目前维持在年薪6万左右,而HCIE维持年薪10万左右,但HCIE是否能一直维持这个高收入,也需要时间证明。
笔者作为一名认证讲师,经过学习发现,思科产品严格遵循了协议的标准,而华为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部分增强和扩展。华为的产品很多功能是针对广泛实际需求的,从而对某些标准协议做了部分增强性修改,同时开发出很多自己独立的特性,
华为和思科的考试形式略有不同,华为应该是在参考了CCIE面临的负面问题之后,定下HCIE整体设计目标:“真的要考出专家级别的水平!” 基于这个目标,HCIE整体框架构想、考试环节,最终评分等关键设计都要比 CCIE复杂,基于此,所以引入面试环节,基于此,注定了HCIE通过率比CCIE要低很多。
HCIE和CCIE之间选择的建议
HCIE是一个新兴认证,华为在设计HCIE考试之前,仔细分析过CCIE的优势和劣势,所以从考试环节设计和难度上,HCIE要胜于CCIE。考生可以获得更为深入细致的技术理解。如果你想靠背考题获得HCIE证书,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无法通过面试这个考试环节。
考试开销上,HCIE单次考试成本比CCIE低2000元左右。以一个年薪5万元的工程师为参考,CCIE需4-6个月,HCIE备考学习周期至少需6-8个月,HCIE需多投2个月左右的时间成本。而且估测HCIE考试难度是CCIE的2倍,这将使得HCIE比CCIE多增加1次考试成本,累计HCIE多增加了6000元的成本。考取HCIE比CCIE需要多消耗2个月工资成本8000元,累计HCIE增加1.4万成本。
在回报率上,继续以一个年薪5万的工程师为参考,目前考过HCIE年薪可达到10万以上,CCIE达到7万。所以3万减去1.4万,HCIE比CCIE总计单年多回报1.6万。这还不包括考生在HCIE备考过程中积累自己的知识收获与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收获。
目前CCIE全球已达4万多人,证书开始泛滥,HCIE全球只有500多人,物以稀为贵,5000号码以内的CCIE现在几乎都神龙见首不见尾,那么你如果有机会拿到5000号以内的HCIE,也会在业界占有先机与一席之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从浙江安吉的桌椅,到广东佛山的沙发床垫、河南洛阳的钢制家具,再到福建福州的竹藤制品,中国各大高度专业化的家具产业带,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各自的数字化出海路径。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