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国际论坛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一期)”签约仪式上,30所本科院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框架性意向协议,成为首批入围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合作院校。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峰、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陈健洲、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张勇主任、北京华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炳宇出席并见证了签约过程,由中兴通讯副总裁常金芸和各院校代表签约。
为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需求,鼓励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及工业4.0时代建立全球竞争优势,2014年12月6日,中兴通讯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典型企业,与教育部签署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协议,支持20所院校建立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并共同探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再次成为助推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进程中的主力。
经过为期数月的周密部署,该项目得到全国相关院校的积极响应,短短几个月时间,共收到省教育厅及教委推荐的215所本科院校的申报书,其中,有区域转型试点院校,也有985、211院校,有公办院校,也有民办院校,充分体现了各高校协同推动国家产教融合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经教育部规划司与中兴通讯的协商,双方共同决定将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规模从20所院校扩充到60所。根据申报通知的具体要求及各申报院校同企业沟通协商的基础,项目评审专家组对申报院校进行了材料评审和远程视频答辩,依据价值、双赢、可持续及综合平衡的原则,最终推荐30所院校作为首批入选院校签署框架性意向协议,具体项目执行协议由中兴通讯同各入选院校进一步协商签订。
“在签约仪式前一天,我听完了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陈健洲先生关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演进’的全程演讲,非常认同演讲中提及的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通过加快统筹管理、专业调控等方式促进高校错位发展等观点,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与中兴通讯合作的信心。”签约仪式上,校方代表表示道。
教育战略服务国家战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及工业4.0时代建立全球竞争优势,而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将对此形成基础人才支撑。从全球经验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路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检索增强生成(RAG)正成为AI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结合外部信息检索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能力,解决传统模型仅依赖训练数据的局限性。RAG允许模型实时访问外部数据库或文档,提供更准确、更新的信息。该技术可应用于企业文档查询、个人化AI助手等场景,通过向模型提供特定领域知识来获得精准结果。微软专家指出,RAG有助于结合知识与推理、提高模型使用效率,并支持多模态应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开发出革命性的R2R2R系统,仅需智能手机拍摄和一段演示视频,就能自动生成大量机器人训练数据。该系统绕过了传统昂贵的远程操作和复杂物理仿真,通过3D重建和智能轨迹生成技术,让机器人训练效率提升27倍,成本大幅降低,有望让高质量机器人技能变得像安装手机应用一样普及。
AI数据平台iMerit认为企业级AI工具集成的下一步不是更多数据,而是更好的数据。该公司正式推出学者计划,旨在建立专家团队来微调生成式AI模型。与Scale AI的高吞吐量方法不同,iMerit专注于专家主导的高质量数据标注,需要深度人工判断和领域专业监督。公司目前与超过4000名学者合作,客户包括三家大型生成式AI公司、八家顶级自动驾驶公司等。
腾讯优图实验室提出AnoGen方法,仅用3张异常图片就能训练出高精度工业检测AI。该方法通过扩散模型学习异常特征并生成大量逼真样本,在MVTec数据集上将检测精度提升5.8%,为解决工业异常检测中样本稀缺问题提供了突破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