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国际论坛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一期)”签约仪式上,30所本科院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框架性意向协议,成为首批入围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合作院校。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峰、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陈健洲、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张勇主任、北京华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炳宇出席并见证了签约过程,由中兴通讯副总裁常金芸和各院校代表签约。
为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需求,鼓励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及工业4.0时代建立全球竞争优势,2014年12月6日,中兴通讯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典型企业,与教育部签署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协议,支持20所院校建立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并共同探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再次成为助推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进程中的主力。
经过为期数月的周密部署,该项目得到全国相关院校的积极响应,短短几个月时间,共收到省教育厅及教委推荐的215所本科院校的申报书,其中,有区域转型试点院校,也有985、211院校,有公办院校,也有民办院校,充分体现了各高校协同推动国家产教融合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经教育部规划司与中兴通讯的协商,双方共同决定将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规模从20所院校扩充到60所。根据申报通知的具体要求及各申报院校同企业沟通协商的基础,项目评审专家组对申报院校进行了材料评审和远程视频答辩,依据价值、双赢、可持续及综合平衡的原则,最终推荐30所院校作为首批入选院校签署框架性意向协议,具体项目执行协议由中兴通讯同各入选院校进一步协商签订。
“在签约仪式前一天,我听完了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陈健洲先生关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演进’的全程演讲,非常认同演讲中提及的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通过加快统筹管理、专业调控等方式促进高校错位发展等观点,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与中兴通讯合作的信心。”签约仪式上,校方代表表示道。
教育战略服务国家战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及工业4.0时代建立全球竞争优势,而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将对此形成基础人才支撑。从全球经验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路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软件工程团队正在试验基于AI代理的编码工具和大语言模型,以提高开发速度和质量。然而,AI编码工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方式。开发者需要提供结构化的问题描述、明确的执行要求和相关上下文,同时建立适当的防护机制。AI不仅能处理重复性任务,还能识别和评估替代方案,从被动助手演进为工作流程推进器。成功的关键在于将AI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快捷工具,并将其整合到软件交付的全生命周期中。
NVIDIA研究团队开发出名为Lyra的AI系统,能够仅凭单张照片生成完整3D场景,用户可自由切换观察角度。该技术采用创新的"自蒸馏"学习方法,让视频生成模型指导3D重建模块工作。系统还支持动态4D场景生成,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这项技术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为游戏开发、电影制作、VR/AR应用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Salesforce发布企业级AI智能体平台Agentforce 360,将AI智能体融入几乎所有应用中。该平台采用混合推理引擎Atlas,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概率思维和业务规则的精确性,支持语音交互和深度集成。以Slack为主要界面,提供Agentforce Builder开发环境,能将非结构化文档转换为可查询记录。Salesforce内部已部署该系统,每周处理180万次对话,主动服务活动增长40%。
谷歌DeepMind团队创新性地让Gemini 2.5模型在无需训练的情况下学会理解卫星多光谱图像。他们将复杂的12波段卫星数据转换为6张可理解的伪彩色图像,配以详细文字说明,使通用AI模型能够准确分析遥感数据。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超越现有模型,为遥感领域AI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