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当中,SDN理念已经在主流业界获得极高关注。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该技术的存在,并有计划进行实施或者至少有计划对其加以评估。但与此同时,关于该技术的认识偏差仍然广泛存在,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与SDN相关的七类常见误解。
#1 – SDN只是云与服务供应商的事
在过去十二到十八个月当中,这仍然是曝光率最高的常见误解。尽管各早期SDN实施者确实多数属于云服务供应商以及使用大规模网络体系的企业,但SDN的实际收益(包括敏捷性、成本优势、管理机制以及创新成果)完全适用于主流厂商甚至中等规模客户。
#2 – SDN只适用于数据中心
尽管大多数关于SDN技术的探讨都针对或者围绕着数据中心展开(例如‘我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启动一套虚拟机系统,但为什么进行网络/防火墙变更还是得用掉几个礼拜’),SDN同样适用于WAN以及校园网。需要强调的是,WAN正是导致众多客户需要耗费数周甚至数月进行宽带配置的罪魁祸首,而且实施成本也相当高昂。更不必提企业带宽水平每2.9年就会迎来倍增,而且管理混合型WAN的难度也相当高。
#3 – 白盒交换机就是SDN
这一认识误区去年同样排在第三位。无论是否使用SDN,大家都能够选择白盒设备(以及品牌白盒设备),反之亦然。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一旦大家将智能化机制引入控制器,我们对于硬件功能的依赖性将大幅降低。人们能够(也没有理由不)以独立方式将二者彼此加以剥离。
#4 – SDN是实现网络敏捷性的惟一途径
到目前为止,SDN的“杀手级用例”已经实现了数据中心敏捷性。SDN当然能够提高网络的敏捷性水平,不过实现敏捷性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自动化、编排机制以及可编程体系等。此外,不要单纯从敏捷性层面审视SDN,其能够带来的实际价值还有很多。
#5 –可编程结构就是SDN
这一误区在去年的榜单上同样曾经出现,因为不少专门提供可编程性以太网体系(通过利用API)的供应商往往将其描述为SDN。这些通常属于有能力切实解决问题的出色产品。如果大家正着手构建一套新的数据中心网络,我们建议各位采取这类可编程。但总而言之,可编程结构并不是SDN。
#6 – SDN只是一种网络升级方案
SDN并不是大家能用一个周末或者三、四天时间就能完成的任务。SDN也不是我们能够大规模引进到业务环境中的普通素材。SDN是一套架构方案,而我们建议各位根据业务规划/需求以投机主义或者实用主义态度加以部署。大家不妨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部署负载堪称机制时的情景。如今已经不是过去那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真正需要应对的是像面向公众的网站这类具体需求(例如规模与弹性)。此外,大家已经能够利用标准化机制借助负载均衡发展成果部署新的面向用户应用程序。概括来讲,大家应当利用同样的方式指导SDN实现流程。
#7 – 程序员将掌控网络
网络技术人员们往往在听说SDN为“网络环境带来可编程特性”时心中往往会泛起一丝凉意。结合DevOps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典型的网络运营负责人们通常会抱有“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开发人员掌控网络体系”。不过,SDN带来的并不是当初那种淘金热浪潮。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通过预先定义的模板或者蓝图为控制器编写API,而这些模板通常是由网络技术人员负责配置完成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文章探讨了CIO在2025年应该重点投资的五个AI领域:可信工作流的代理AI、智能文档管理、营销客户数据需求、从数据驱动转向AI驱动、重新审视IT架构以支持AI目标。这些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效益,同时成为长期财务回报的倍增器。CIO需要在这些领域制定务实的AI应用策略,简化平台,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Instabase 公司完成 1 亿美元 D 轮融资,估值 12.4 亿美元。该公司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可从多种文件中提取信息并标准化。新资金将用于增强数据提取、分析和搜索功能,以满足企业 AI 需求。
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正展现出惊人潜力。从生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效果图,到创造无限游戏世界,AI 正逐步改变设计流程。尽管人类仍是核心创作者,但 AI 辅助工具正迅速普及,未来可能会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这一趋势引发了对 AI 取代人类建筑师的担忧,也带来了硬件革命和地缘政治影响。
研究显示,高收入公司的CEO正将人工智能置于业务战略的核心地位。欧美企业声称已具备AI项目的基础条件。专家建议避免过度乐观,关注投资回报,构建稳健的数据基础,并优先考虑循序渐进的推广策略。研究还发现,最成功的公司往往是那些高层领导有意识地不直接参与AI战略制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