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让冰箱知道什么时候牛奶喝完了,物联网(IoT)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这个系列文章中,我们将分析三个IoT网络,以及用它们可以实现的企业服务。
在上世纪80年代,卡内基梅隆大学有一组计算机科学学生将他们公寓的一台可乐售卖机连接上互联网。这台机器可以报告库存量,以及新放置的饮料是否已经冰冻。
这就是所谓物联网(IoT)的开端,传奇仍在继续。
许多围绕IoT技术的公众宣传都集中在消费类应用上,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当牛奶喝完后就会自动下订单购买的电冰箱。这些IoT技术主要是一些具有收发数据连网功能的物件。但是,IoT网络也逐渐成为各种组织的强力支持,其中包括市政、校区和商业环境等。在11月,Gartner预测到2015年会有49亿连网“物体”,其数量比2014年增长30%。Gartner指出,这个数字很可能到2020年达到250亿。
然而,随着企业寻找到更多的IoT应用,他们需要考虑大师设备涌入对环境的影响,如它们所产生流量对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影响。支持IoT网络的基础架构也需要负责处理密度、管理和安全性等需求的变化。
我们将探寻现在正在运行IoT网络的三个组织——拉斯维加斯Sands集团、圣何塞与田纳西啤酒零售商Del Papa,探讨他们部署的网络,了解背后支撑这些网络的技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一加正式推出AI功能Plus Mind和Mind Space,将率先在一加13和13R上线。Plus Mind可保存、建议、存储和搜索屏幕内容,并将信息整理到Mind Space应用中。该功能可通过专用按键或手势激活,能自动创建日历条目并提供AI搜索功能。一加还计划推出三阶段AI战略,包括集成大语言模型和个人助手功能,同时将推出AI语音转录、通话助手和照片优化等工具。
北航团队推出Easy Dataset框架,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角色驱动的生成方法,让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将各种格式文档转换为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该工具集成了智能文档解析、混合分块策略和个性化问答生成功能,在金融领域实验中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专业表现,同时保持通用能力。项目已开源并获得超过9000颗GitHub星标。
预计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440TWh,相当于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的用电量。AI工作负载预计将占2030年数据中心需求的50-70%。传统冷却系统电机存在功率浪费问题,通常在30-50%负载下运行时效率急剧下降。采用高效率曲线平坦的适配电机可显著降低冷却系统功耗,某大型数据中心通过优化电机配置减少了近4MW冷却功耗,为13500台AI服务器腾出空间,年增收入900万美元。
卢森堡计算机事件响应中心开发的VLAI系统,基于RoBERTa模型,能够通过阅读漏洞描述自动判断危险等级。该系统在60万个真实漏洞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达82.8%,已集成到实际安全服务中。研究采用开源方式,为网络安全专家提供快速漏洞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解决了官方评分发布前的安全决策难题。